《海洋之城》文学总策划回顾创作历程

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亚洲首部以邮轮文化为背景的暖和现实主义电视剧《海洋之城》正在江苏卫视、芒果TV热播中,该剧刚刚开播便收视率破2,并获得不俗口碑。作为该剧文学总策划的贺奕回顾了主创的创作过程。

一、创意

这部剧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导演本人。导演陈昆晖是中国台湾人,在他来大陆成长前的早些年,台湾地域曾引进过一部以邮轮为题材的美剧《爱之船》(The Love Boat),引发了极大轰动。《爱之船》长达200多集,采取的是单元剧的结构,船员的角色固定,每集环绕邮轮上的不同旅客展开喜剧性的故事。这部剧给年幼时的晖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投身影视行业后,心里就一直存着一个念想,期待有一天中国也能出现一部邮轮题材的电视剧。

但是,假如说这一念想就像一粒种子,那在很多年里都没有遇上合适萌芽的气候和土壤。邮轮发端于英国,最早是因为远洋轮船必须悬挂英国皇家邮政的信号旗,故而得名“邮轮”,等到民航客机兴起,邮轮的功能随之蜕变,才从载客、运货转成纯粹的游乐。乘坐邮轮,在欧美是种相当广泛的旅游方式,拿美国来说,就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体验过邮轮出行。所以说邮轮题材的影视剧,只有当一个国家或地域的经济成长到必定程度,老百姓对于邮轮有了基本认知之后,才具备诞生的条件。这一点,无论是上世纪70、80年代《爱之船》在北美的热播,还是90年代在台湾掀起的收视潮,包含我们后来了解到,德国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也拍过一部邮轮题材的电视剧,同样风行一时,都是最有力的证实。

邮轮直到2006年才正式进入中国,一开始影响面极小,绝大多半中国人都不知道邮轮为何物,更不要说选择邮轮作为旅游方式了。然而,只用短短几年时间,邮轮业就在中国取得了跳跃式的飞速成长,世界各大邮轮公司都将成长重心转向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登上邮轮,对于这一原本专属于发达国家的出游方式不再生疏。

陈昆晖导演感到到心里的那粒种子等来了破土的机会,是在2014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国已经到了能够用邮轮这个题材来反应当下老百姓生活的时候了。”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