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梁永安传授说:“在当今社会,很多女性平生中没有释放自己的价值,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男性看不见这些价值。因此形成了一种隐瞒性的社会氛围,”或许不仅是男性,很多女性自始至终也没有正视过自己,甚至从未跳出一段不合理的关系,发现自己身上本就存在的价值。
但还好,短剧中的这些女性最终都在彼此的际遇中映照了自己,选择面对现实,成为了自我叙事的主角。尽管她们一点也不完美,甚至充斥缺点。
不同于曾经流行的“玛丽苏”式偶像剧,现在我们总能在各种影视作品里看到新时代的“大女主”形象,很多作品中女主角独力、强大、从不需要男性的绝对帮助……如此完美无暇,无所不能的的女性形象固然值得歌颂,但在现实里,我们不得不认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迟疑、脆弱、以及小小的阴暗面。
短剧《别惹白鸽》的导演温婧,在初期介入了这部短剧的编剧,在接收采访时,她说,剧本中的很多细节和故事都曾真实地发生在自己,和自己身边的女性身上。她认为,三个主角身上的特质是广泛存在于现代女性的身上情境的一种浓缩:“生活里,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很难用他的某一面就去定义他全部人。好比说,像我自己,我朋友受到欺负的时候,我就是白鸽这样的人,我就是那种,你能够欺负我,但欺负我朋友不行的人。但当我面对自己的情感时,我可能又会有点像何煦,呈现另外一个状况,很难客观地熟悉到自己所处的局面。我很依附朋友们,经常是被闺蜜‘敲醒’的那个人。”温婧说。
因此,摆脱他者叙事的女性主角们,未必要成为一个完美无暇的强者。脆弱和回避总会在困境来暂时骤然出现,因为人本就未必有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
像是剧中,白鸽始终在心中坚定地守着一个“刺猬遁地”的故事。那是她短暂相处过的男友为了日后的忽然消失所编出来的。他预备了一只刺猬,并告诉她:“刺猬是‘大仙儿’,关不住的。当它想要逃脱,就会遁地而去。”尽管白鸽强调自己是一个受过很多情感伤害,不会再轻易信赖别人的人。但直到男友消失良久后,她都一直信赖着这个故事。
拒绝成为那个“白鸽”
白鸽的谐音是“beggar”,意为乞讨者。在剧中,沦为“他者”的女性们或许都曾经成为过一个beggar,把快乐与幸福建力在了对别人的渴求和期待上。
而拒绝成为一只“白鸽”,或许是找到自己,并获得觉悟与成长的第一步。导演温婧侧重提到了剧中李力这一角色想要传达的价值:“因为生活里,我有很多忘年交的朋友,我认为她们给我的感到,其实是活得都很少女的,永远都有一颗少女心的那种。过去,这些人可能会把快乐建力在丈夫对自己的关怀,孩子的成就好不好、优不优秀之类的事情,但现在,她们都是把快乐建力在自己的身上。我认为这是一个越来越好的方向。”
但即便是将关注点放在自我身上,剧中女性的困境也的确和男性有着直接的关联。乍一看,《别惹白鸽》中的男性似乎是一个“全员恶人”的状况,习惯性出轨、性骚扰,情感欺骗……
但仅仅给他们贴上一个“渣男”的标签,并不能解决问题。导演认为,剧中的男性形象只是现实中情况的的一种集中展示,每个角色的“渣男”行为背后,其实也都有着各自逻辑下的行为念头。
短剧的制片人提到,剧中女性所遇到的困境,也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了与她相关联的男性角色的问题。因为短剧时长的原因,《别惹白鸽》中对男性角色的刻画较少,但人物关系依然是饱满的,一些没有点明的线索,反而能够让观众有更多脑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