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3-11
微博截图
面对“怎么对待国产剧演员台词用配音的现象”提问,当时的殷桃直言,假如不是因为技巧层面和不可抗力的原因,“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配音,这是我想不通的事情。”
配音和表演,为何“张冠李戴”?
殷桃并非第一个谈及“配音问题”的演员。此前胡军也说过,原声出演不是高要求,而是演员最基本的一项业务才能。
在影视剧行业,声音艺术有同期录制和后期录制两个模式。前者“同期声”,指的是拍摄影视剧时的现场环境音、动效音和演员台词。演员边拍摄剧组边收音,广泛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呈现方式。
“因为演员在现场表演的时候,他的表演状况跟声音状况趋于一致,是最合恰当下情境的。”导演昀一在接收采访时表示,同期收声效果最好,但是难度也更高,“拍摄现场跟大家看到的画面不一样,一般来说都比较纷乱,所以极有可能会出现收音不清或现场设备故障等情况。”
众所周知,国内大部分影视剧都在横店影视城取过景,多个剧组同时开工是家常便饭,免不了各种声音的交叉影响。
配音演员汪睿告诉记者,“你在这边拍一段古装男女主对话的情感戏,同时近邻剧组在进行道具制造,收到的原声里就会有电钻声,压根用不了。”
当遭遇此类“技巧层面”的影响时,后期棚内配音就成了剧组的“救命稻草”。但现实在此处又产生了分歧——有的剧组会让演员自己再配一遍,有些剧组则会找到专业的配音演员。
后者就是所谓的“演员不用原声”。
曾介入多项大制造影视剧配音的小刘表示,演员不用原声的情况可能是主创团队基于角色塑造所做的判断,“可能演员本身的嗓音条件和角色调性不太相符。好比说角色是个少年,但演员本身的声音特别厚,很低沉,那就只能找个其他的声音来弥补。”
这样的例子在影视圈并不鲜见。例如,2003版《射雕英雄传》中,周迅的“黄蓉”被观众吐槽“原声出戏”;在拍《甄嬛传》时,孙俪希望用原声,但基于各方面推敲,剧组最后还是选择让季冠霖来完成配音工作,最终两人共同塑造了“甄嬛”这一经典的荧屏形象。
“有的演员对角色拿捏得非常到位,但声音条件先天受限,那就不得不选择用一些配音演员去完成声音上的录制。”资深制片人董冬坦言。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懂得,称在个人与角色特质冲突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观众的共情和角色的塑造,配音还是原声问题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