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上映接近尾声 中国排球亟需会“讲故事”的人

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看历史,排球独撑中国三大球

排球项目在中国体坛的地位非常特殊,中国女排甚至被称为中国竞技体育的一面旗帜。在“三大球”中,中国女排是第一个在世界大赛(1981年女排世界杯)和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的,继而获得了世界大赛五连冠,并至今已成就世界大赛“十冠王”成就的球队,这是“三大球”中其他“两大球”所难以比肩的。

同时,更由于中国女排在夺冠登顶之路上战胜的劲敌都是如美国、前苏联等“超级大国”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宿敌”,使得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通过中国女排的屡战屡胜,而获得了无以伦比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莫大信念。所以,中国女排给中国人带来的,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中国人对于中国女排的爱好也始终随同着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成为了一种精力传承。

但随着中国在社会经济、体育各方面的成长日益蓬勃向上,中国人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鸣和价值认同。能够说,中国女排所传承的新时代中国女排精力固然依旧鼓舞人们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拼搏奋进,但它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回归体育的本质。

看世界,联赛缺乏成功模板

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成长的当下,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成长程度越高,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越来越好,对排球项目尽快走向市场并进行职业化改革的要求也就越高。中国排球协会在1996年开始推动排球联赛的改革、改制。主客场制联赛的推出、赞助商冠名联赛等等一系列办法,让中国排球开始试水职业化、市场化。

中国排球在介入职业化、市场化改革的起步虽然不算晚,但项目特点所带来的问题,却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显露出来。排球项目从国际上来看,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大众化热点体育项目。排球项目规矩和战术相对复杂,爱好者上手排球需要经过大量时间的练习;排球对场地要求较高,这使得看排球和打排球对于普通人而言,“门槛”都显得略高;同时,排球竞赛隔网相对的特点,又使得排球缺乏足球、篮球那样直观地令人认为强烈刺激和高兴的身体对抗,也让排球在与其他对抗类体育项目争夺球迷的较劲中处于下风。

此外,无论国际排联的竞赛还是为排球人津津乐道的意大利排球职业联赛、土耳其女排职业联赛等,固然拥有必定的受众群,但市场热度和赛事体量其实也远远不能和足球、篮球等历史悠长的成功职业赛事相提并论。能够说,排球项目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职业联赛成长模板。中国排球联赛的职业化、市场化成长,也必须去寻找一条合适自身成长特点的道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很难照搬或复制其他的所谓“成功经验”。

这些年,中国排球联赛的热度往往随同着中国女排在国际上取得佳绩而呈现不规律的波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中国排协推动新一轮职业化改革,在改名“超级联赛”之后,曾迎来短暂的热度。然而,这种热度也随着中国排球协会与联赛商务合作伙伴在2020年宣布“分别”而又一次地出现高度不确定性。

中国排球将来的成长必定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介入,仅仅依附女排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佳绩来提振大众和社会资本对于排球的热度,只能是短暂的而非长远的。所以,中国排球必须有真正了解、熟悉排球项目成长规律,同时又能够讲故事、会讲好故事的人来带动市场对于排球的热忱。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