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田丹式的革命星火燃烧旧世界燎原新世界
在时代的变革中,不同的人物用自己的脚选择前行的道路,展现人心的向背。
北平是华北的政治中心,更是国民党的反共前线,北平市民平时接收的都是国民党舆论对共产党的抹黑和攻讦,恐怖空气,人心惶惶。对于解放军即将进城,像徐天的父亲、贾小朵这样的多半老百姓都不太了解共产党,至多是“仗义”“局气”,还是认为“改朝换代”了,内心存有不安。而金海、铁林之流是国民党监狱系统和特务,当时北平仅特务就3000多,他们担心是被清算。剧中铁林,自认为好不容易等到升官发财、扬眉吐气的一刻,他不愿放弃“党国”,“在国民党影响下盲目地否决”。有格局的金海看得清历史趋势,正义和底线的大是大非面前,他毅然会作出正确抉择。
徐天没有这方面的包袱,被田丹沾染觉悟得最早。剧中徐天和田丹的组合让人印象深刻,笔者以为徐天和田丹并不是所谓的耳鬓厮磨,他们是为了共同价值道义的革命友情。
正如一些分析说的那样,田丹要做的和平解放北平的事是徐天认同的,田丹所学的知识、分析的凶手逻辑,是徐天敬佩的,同时田丹还是唯一愿意帮助他寻找凶手的人。而田丹失去父亲,被爱人反水,身陷囹圄却依然对和平革命坚定的立场,也让徐天同情和敬佩。
他认同她的和平价值观,认同她建立新世界的理念,更感恩于她愿意帮助自己抓捕小红袄的惩恶扬善行为,这样的赞成与感恩足以让徐天对田丹产生好感,而这种好感并不是出于男女情感,只是他简单头脑认知中对好人的好感。
这样,通过人物的成长和抉择与命运,折射“新世界”到来的来之不易与历史必定性,表现出共产党的强烈感召力、北温和平解放的历史必定性。
电视剧是艺术的创作,新世界把刻画的核心放在了小人物身上,这些小人物有别于以往的创作,并非都是伟光正的正面角色,恰是因为于此,整部电视剧才有更加生动的还原感和年代感,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林林总总的存在都是摆在新时代新中国面前的客观事实,电视剧有很多笔触的塑造不是对那些所谓“负能量”、“国民党固执分子”的宣传,而是一种呈现方式。正式因为他们的存在,才凸显了以田丹为代表的共产人的宝贵和可敬,在哪混沌不开的年代,在新世界来临的前夕,即便形式复杂严格,我们的共产党人依然临危不惧,抗争到底,用新思想启发民智迎接新中国。
尽管该剧极力展现多样的人性,但过度寻求戏剧化了,无论是徐天单刀赴贼窝,还是田丹枪战、越狱,在缺乏人物故事和才能前情铺垫的情况下,正面人物的艺术处理过于夸大而显得“高大全”,使得观众接收起来有些吃力与诧异。
力争真实的时代环境:勾起一代人建国记忆
讲好年代剧故事必须有年代和历史的厚重感。逼真地还原时代环境,在典范环境中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必须通过有代入感的细腻细节来强化真实,进一步在情感的冲突里递进人物的命运。
《新世界》最真实还原解放前后的北平城风貌:面积达400亩纵横交错的老北京胡同,透着芸芸众生浓烈市井气的大栅栏,京师监狱、天坛机场、宣武门大街,给观众展开了一幅民国风情的浮生绘。通过这些小细节、小人物的刻画,呈现1949年的老北京全貌,刹时就将人拉进了生动、立体的历史画卷,融入大时代巨变前夕的故事。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再次的勾起了一代人的建国回忆,这也是《新世界》具备年代大剧品德的保证,这些真实可触的景,以及景中的人物、生活,更能让观众清晰感受到新旧世界交替时的时代力量,一个个普通人在大时代下的命运和选择,友情、爱情、亲情交错渲染,有血有肉有内涵,赋予《新世界》独特的温情魅力。
但在剧情和制造均过硬的同时《新世界》也存在缺点。如在北温和平解放前,城内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烂已经民不聊生。但该剧却并没有将历史上的真实状况尽数呈现,这也减弱了观众对于“新世界”的到来所带来希望的共情感,堪称是本剧一大遗憾。
目前剧集即将收官,“干脆、刺激、忧伤和渴望”,自编自导的徐兵曾用了这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新世界》。追剧以来,剧情节拍紧张刺激,同时又不失趣味性调剂,而忧伤和渴望,是隐蔽在画面和镜头之后的。春节以来因疫情困在家里,有党和政府的强力保障,反而倒不会认为有什么慌乱和忧伤,继续追剧,期待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私心杂念转变升华,继续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