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当王银花顶住周遭亲戚邻居的一众否决声,出现在曲靖开往上海的K740列车上时,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与抗争;
当小索放着牛灵感迸发,写下“绿色的风”诗句时,那是中国人深埋心底的浪漫与想象力;
当王翔烦躁不安彷徨于病院走廊,听到母子平安的消息喊出“此生我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时,那是中国人无时或忘的义务与担当。
……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的“菜鸟”:出身、成长、工作、结婚,以致退休、患疾、离别。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道选择题,做完它,不论喜欢与否,都将构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鉴。央视网出品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就是十二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1月13日,《人生第一次》专家研究会在央视网举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传授俞虹,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广电时评》总编辑梁刚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陆小华,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田科武,《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丁玫,学习时报社学习文苑版主编张丹丹等业内专家学者与节目主创团队进行了热烈讨论,碰撞出激烈火花。来自腾讯、哔哩哔哩、优酷等平台的代表,共同出席研究会。
第一次:时代大背景的“个体注脚”
不避烟火,不调虚情。《人生第一次》选择用含蓄的手段,以一种引而不发的姿势,将时代背景“悄然”融入个体故事。这种不狂不悖、拿捏正好的叙事,于创作者而言最难把握,于观者则大叫过瘾。
“选题独具匠心,视角、立意非常好。通过一部纪录片,系统地把人生的第一次,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这对大家都是重要的人生回顾和反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人生第一次》很好地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们时讲到的四个字:培根铸魂。“这部纪录片用深刻的选题、独特的视角,关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提升民族的素质和境界,真正在做培根铸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