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将于本周五上映的《007:无暇赴死》是第25部007系列电影,更是丹尼尔·克雷格版007时代的终结,丹尼尔·克雷格说:“当我停下脚步,回忆在过去五部电影中的表现,我不禁热泪盈眶。它贯串了我15年的人生。”
电影上映之际,丹尼尔·克雷格接收了越洋采访,他表示回顾自己介入的五部007电影,认为非常自豪,感恩能有机会介入其中,“我认为我已经尽我所能地演绎了这个角色。与007挥别当然会有不舍,因为它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我曾经付出了大量时间来思考的角色,但我也很愉快能向前看,我认为现在是时候道别了。”
我已经习惯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取得成功
从2006年在《007:大战皇家赌场》接替皮尔斯·布鲁斯南成为第六任间谍007起,《007:大战皇家赌场》《007:大破量子危机》《007:大破天幕杀机》《007:幽灵党》到现在的《007:无暇赴死》,丹尼尔·克雷格为世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版邦德,这版的邦德尽管才能卓绝,但绝非完人。他不是神话和传说中的英雄,他尚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邦德是一位形象非常立体的英雄,他的成功必定随同着不时的失败。他身上光与阴影交错。
观众亲眼见证了邦德一路的成长。他们目睹了邦德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间谍的过程,也看到了这一切背后的代价。邦德是一头独狼,却也学会了让他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他爱过,也失去过,所有人都能一眼看穿他的伤痕累累。
5部007电影,十五年时间,让丹尼尔·克雷格从“最不合适演邦德的人”变成了“找不到比他更合适演邦德的人”。
丹尼尔·克雷格1968年出身在英国英格兰柴郡切斯,5岁时和父亲在电影院里看了罗杰·摩尔主演的007影片《生死关头》;6岁时开始在学校剧中露面;16岁时,进入伦敦国家青年剧院受训。1991年,从伦敦市政厅音乐戏剧学院毕业后,丹尼尔开始进入影视圈。
丹尼尔的电影作品包含《危险的恋情》《留恋》《小子要自强》《毁灭之路》《夹心蛋糕》《声名狼藉》和斯皮尔伯格导演《慕尼黑惨案》、大卫·芬奇执导的《龙纹身的女孩》等。
当得知自己被选择为第六任邦德时,丹尼尔正在一家超市,放下电话后,他全部人都激动到颤抖了,“一下就把手里的食物扔了,买了一瓶伏特加,回家给自己做了一杯伏特加马天尼。我完全没想过自己会扮演邦德。我小时候看电影时曾幻想过自己是007,但作为演员,我从来没想过能出演007。即便是在拍这部《007:无暇赴死》的时候,我走进片场,还要掐自己一下才能确定这不是在做梦,因为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尽管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但在出演《007:大战皇家赌场》时,丹尼尔·克雷格的有名度尚无法与邦德企及,又因为外表不够帅,丹尼尔·克雷格一直陷于外界怀疑的眼光中,就连他的一头金发都被当成了言论宣泄的“冲破口”,被讽刺为“土豆头先生”。
外界对于金发邦德的广泛质疑一度令丹尼尔彻夜未眠,但丹尼尔最终依附自己内心的强大而迅速走出阴霾,2007年,来北京出席《007:大战皇家赌场》首映式的他出现在记者面前时,笑容透着深意、蓝色的眼睛炯炯有神,自信的气概更是压倒众人:“人们质疑我,是因为不了解我,我已经习惯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取得成功,我会用表现去消灭怀疑。”对于记者问他是否认为自己不够帅的问题,丹尼尔·克雷格答复说:“我生来就长成这样,死后还会是这张脸。”
《007:大战皇家赌场》上映之后,所有的质疑都被“打脸”,这部影片被认为是一部经典的颠覆之作,让007系列重焕生机,也以足够的出色力道托起了丹尼尔·克雷格这位新任邦德。
尽可能多地把我本人融入到邦德中,让他与我一起成长
自《007:大战皇家赌场》以来,丹尼尔·克雷格塑造的“实战派”邦德引领了间谍类型的新作风。在丹尼尔的出色诠释下,007的一切被从新发掘商量,成为影迷心中经典。十几年来,邦德在皇家赌场中起死回生,从量子危机里拯救世界,在天幕庄园浴火奋战,从幽灵党阴谋中突出重围,一系列的惊险谍战让观众大叫过瘾。丹尼尔主演的这四部007电影在全球也斩获近32亿美元票房。
早年的007系列电影由一场又一场的独立冒险构成,正邪双方的主角们轮番登场,从丹尼尔·克雷格开始,007系列开始保持统一的整体作风。《007:大战皇家赌场》讲述了邦德如何成为一名00号间谍的旧事,紧随其后的《007:大破量子危机》则接着论述了后续的故事成长。《007:大破天幕杀机》通过插叙的形式,展现了邦德早年生活的重要经历。《007:无暇赴死》以《007:幽灵党》的结局为背景展开故事。
《007:无暇赴死》由凯瑞·福永导演,丹尼尔·克雷格、拉尔夫·费因斯、娜奥米·哈里斯、蕾雅·赛杜、本·卫肖等出演,讲述了退隐的邦德在牙买加过着平淡的生活,直至他的中情局故人费利克斯·莱特前去求助,尝试解救一名被绑架的生物学家。
对于丹尼尔·克雷格来说,他与邦德已经有了“血肉联系”,这十几年是两人共同成长的宝贵时光。
邦德虽然是间谍,但在丹尼尔看来,他首先是个人,这意味着,邦德会和大多半人一样有情感,会被爱和家庭影响,“虽然家庭不是一种情感,但它是影响我们最深的东西之一。我认为詹姆斯·邦德能够打败险恶的反派,但也会被爱触动,和我们普通人一样。”
现今回忆《007:大战皇家赌场》,丹尼尔说他当时很青涩、懵懂,只是跟着制造团队的步伐往前走。“我感到从我个人的角度和身为演员的角度,我出演的这几部007电影让我都有进步。”
甚至,丹尼尔在试着努力改变邦德这个角色,“随着自己在生活中的变化,我试着也去同步地改变邦德这个角色,让他尽可能地切近我本人。我希望看到他明显地衰老,我希望看到他或许变得更睿智,或许不再那么头脑发热,或许能三思而后行……我想尽可能多地把我本人融入到这个角色中,让他与我一起成长。这不代表他所做的事情不厉害,他依旧是个超级间谍,但我一直努力让他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会被世界影响的人,这样他也会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角色。”
丹尼尔笑说让邦德尽可能地切近他本人,或许是出于自己的“私心”,“我不合适高谈阔论那些表演办法,我的表演有一些自私的地方。我喜欢那些大制造电影,不论是大型的史诗电影还是现代的漫威超英电影等等,尽管这些大片都波澜壮阔,但我一直希望自己被这些电影触动,我想要被激动、被带入、被困惑,我想要有一刻去信赖我在看的东西是真实的。这种时刻不是必须要有,但假如有了,那我就会信赖。这也是我对007电影的感到,我希望观众们在某一刻能够说,他们信赖在银幕上看到的故事,能够放下自己的疑虑。假如观众能与影片产生关联,有那么一刻你扮演的角色能触动观众,那你就成功了。”
感恩能够“口无遮拦”深度介入影片制造
让丹尼尔·克雷格感恩的是,在出演邦德时,他被赐与了很大权力。“很早以前,我就和制片人芭芭拉·布洛柯里和迈克尔·G·威尔逊谈过,他们算是007电影的‘监护人’,我对他们说:‘假如你们在电影的制造过程中允许我有发言权,允许我提意见,那么我能够努力说服自己我就是詹姆斯·邦德,因为我想介入到电影制造的各个环节,我需要那种介入感。’幸运的是,他们答应了。他们对我说:‘我们想要听取你的意见。’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我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能够提出剧本建议、选角建议,我还能够推举我想合作的导演。”
安娜·德·阿玛斯在《007:无暇赴死》中扮演古巴戏份中的“邦女郎”,她曾与丹尼尔在《利刃出鞘》中合作,此次恰是丹尼尔向制片人推举了安娜,此外,他还推举了菲比·沃勒-布里奇加盟编写剧本。谈及此,丹尼尔说自己一直希望能深挖007系列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我始终都认为,假如一个角色不够有趣,那么就不该出现在影片中,那样的角色没有意义。我们不能硬加一些斗鸡眼或龅牙仔之类的角色。就007系列电影中女性角色而言,我认为需要提升她们的深度。角色越有趣,电影就越吸引人,所以,我想尽力吸纳最优秀的演员来参演,可是假如你没法给优秀的女演员一个好角色,那让她们参演你的电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必须提高电影水准。”
丹尼尔说自己很幸运,从一开始就始终在深度介入影片制造中,芭芭拉·布洛柯里和迈克尔·G·威尔逊两位制片人能够接收他的“口无遮拦”。
制造007电影一旦开始,就势不可挡
在拍摄《007:无暇赴死》动作戏时,丹尼尔始终尽可能亲自上阵,甚至深入地介入了特技动作的设计。动作设计布洛柯里说:“他希望能够自己设计动作,这样他就能够确保尽可能亲自完成打戏的拍摄。不幸的是,此前在牙买加拍摄的过程中,他弄伤了脚踝。因此,我们不得不将很多动作场景延至最后拍摄,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拍摄,他进行了高强度的复健练习。他为了电影的顺利拍摄所付出的艰辛令人敬畏。”
丹尼尔表示,制造一部007电影总会见临很多挑战,就像是一只巨大的车轮开始转动,而它一旦开始转动,就势不可挡。所以,你必须紧跟节拍。“在《007:无暇赴死》拍摄初期,我的脚踝骨折了,我本以为这会是一场灾难。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有一位出色的外科大夫,他帮我接好骨头,给我的脚踝打上钢钉,再给我缝合。后来我仅仅错过了10天至2周的拍摄,然后就穿上靴子复工了。10个礼拜后,我又能正常跑步了,我们的拍摄再次进入了正轨。所以,总会有意外发生,但工作中的挑战有时反而是最出色的部分。”
丹尼尔·克雷格能够说是最拼命的一任007,在拍摄现场无论是多么危险的动作,他都要求亲自上阵,在《大战皇家赌场》里,他被打掉了两颗门牙;在《大破量子危机》里,他的肩膀肌肉撕裂,无名指被切掉了一截。在《幽灵党》中摔断了腿,膝盖严重受伤,影片片头有一段邦德在屋顶走路的镜头,那是他拖着断腿忍着剧痛拍摄出来的。
丹尼尔说拍动作镜头有时会非常沉闷,因为战线可能会拉得很长,为了拍摄非常小的片段,你要一直候场,并且要等良久。“但我很喜欢拍打戏,我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我拍大场面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这些戏份老是很有看点,我们会尽可能地拍出真实感,尽可能地由我亲自上阵。而当我无法亲力亲为的时候,会有一群出色的替身演员帮我展现出飒爽英姿。”
留了一块手表作为拍摄007的纪念
丹尼尔·克雷格在《007:无暇赴死》最后一幕迎来了他最令人潸然泪下的时刻,这个场景在松林制片厂完成拍摄,将这里作为终章的拍摄地再合适不过,因为它一直都是007系列电影的家。制片人迈克尔·G·威尔逊回忆说:“当时已经是深夜,人们在结束拍摄后通常会直接回家,但是那晚每个人都来到片场。现场并没有欢庆的氛围,大家只是想要在现场一起经历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大叫‘杀青’,随后丹尼尔讲了一段动人的话,每个人都眼眶含泪,互相拥抱。我们为这个时代的结束认为惆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动容。丹尼尔赋予了邦德生命,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角色,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詹姆斯·邦德。”
现在离别007,丹尼尔内心五味杂陈。“我为自己付出的努力认为满意和自豪,我对自己出演的所有007电影都很满意,尤其是这一部。对我来说,出演007这个角色令我受益匪浅,我的个人生活因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那些拍摄的难忘刹时,我此生都不会忘记。《大战皇家赌场》有很多令我难忘的经历,因为那是我出演的首部007电影,所以当我回顾那部片子时,我几乎能记得当时的所有拍摄细节。”
丹尼尔表示,能参演如此长盛不衰的电影系列是他的荣幸,“扮演邦德,我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不是草率地出演了这个角色。而与它道别时,我也不得不推敲了很多。此时我有些伤感,但是是时候与他离别了,也希望在我离别后,007系列能继续走得更远。在与优秀的同业们的合作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这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会十分怀念这段时光,尤其是会惦念那些多年来与我合作过并成为好友的剧组伙伴们。”
与邦德离别后,留下了什么纪念礼品吗?丹尼尔笑说大家肯定以为他每次都会把片场的道具顺回家。“其实在我们分开片场之前,得接收搜身检查才行。”
丹尼尔说他拍完电影后喜欢把穿过的西装保存下来。“问题是,我拍电影期间很瘦,一年后衣服就不太合身了,但仍然非常精细。我把这些西装都捐给了慈善机构。还有鞋子,我也捐给了慈善机构和拍卖活动。我自己留了一块手表,是拍《007:大战皇家赌场》时戴过的,一块非常漂亮的欧米茄橡胶表带手表,我在摇臂镜头中戴过它,上面还粘有摇臂镜头中留下的红泥。我会永远收藏它。”
谈及自己的工作筹划,丹尼尔·克雷格表示安排得很紧张:“我刚拍完了《利刃出鞘2》,电影刚杀青,目前正在剪辑,会在明年上映。明年我还会去百老汇演出《麦克白》,所以我还挺忙的。”
而对于将来的007系列电影,丹尼尔说:“我信赖任何人都能够扮演007,但我保持认为,应该为非白种人写出更好的剧本,为他们塑造出更好的角色。假如能通过这个出发点,让有色人种和女性获得更好的角色,那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我认为,我们需要有好的剧本。这不仅仅是一种角色的传承。我们需要写出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故事。所以,我很期待看到那部电影。”
文/本报记者 张嘉 供图/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