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岳麓书院这股“清泉”正式汇入历史洪流。朱洞、李允则不问回报,将这一民间之地成长为岳麓书院。周式保持读书的纯粹,不倡导与功名利禄挂钩,赢得了宋真宗的青睐,为书院获得了一挂便是千年的御笔门额。张栻“传道济民”之论,与朱熹在此论学,开拓了“会讲”之道,展现了中华学术兼容并蓄之风,自由与包涵,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湖湘性格。
在人的故事里,以高度凝练的场景模仿、生动的角色演绎,对历史人物进行重塑,既具有故事的观赏性,也保存了纪录的真实感。这些“历史人物”生动的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等都成了与观众情感沟通的桥梁,人物的细腻表达为史书记载中原本抽象惨白的人和事注入血肉,沉重的历史也变得充盈丰富起来。
写意美学传千年书院神韵,电影级视听质感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写意与留白。纪录片《岳麓书院》遵循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美学原则,在有限的影像画面中追寻无穷的韵意。没有复杂的置景,多是通过简单的布景来营造意境,以意象化的镜头语言,带出有余韵、有留白的呈现方式,赐与观众更多回味、思考的空间。
如第一集“源流”,二僧在乱世中远渡来到岳麓山上,为读书人开拓清净之地,镜头简单以一个孤舟流浪于浩渺江水中,孤寂迷茫感随着画面流泻而出。让人感慨:乱世之中,人如浮萍,随着一叶无定之舟,到底要“漂”到哪里,才能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