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以人写史,以史动人
共情表达构建党史学习通道
一段段生动的革命历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一个个经典的红色故事,是淬炼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最好的营养剂。《光荣与梦想》用共情表达构建现代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桥梁,不仅俘获了年青观众的心,还被专家力赞为“党史学习的可视化教材”。专家们一致认为,以人写史,以史动人的艺术创作手段,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拓展了艺术新路。《光明日报》文艺部履行主任邓凯用“四点”表达了自己对于该剧的意见,即以点带面,以情动人,以史实征服人,以细节沾染人。他认为该剧用今人的视角建立了跟历史的沟通渠道,也建立一个将革命的血与火跟革命领袖的情感并行不悖的渠道。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认为,该剧把现代历史剧样式与政治报告剧样式慎密融合起来,形成了现代历史报告剧这一新样式的剧目、能够简称“史报剧”,“这应当是现代中国电视剧成长中一次有意义的类型剧的新摸索。”他认为从叙事方式来看,该剧用“略大”描细法传达现代历史观,产生了从大事件中见小细节,大场面中出小风景的独特美学效果。
《光荣与梦想》以毛泽东为主视角和主线叙事,同时多线并行。环绕毛泽东的家庭、亲情、爱情,该剧用了颇多笔墨,写他的情感是为了以此拉近他与观众的距离,与观众产生共情。而他的情感又与革命互相联系,互相勾连,更加衬托出毛泽东人格的伟大。历史是“结果的凝固”,艺术则是对已经远去的历史的激活。历史更关注发生了什么和怎样发生,而艺术则更关注人做了什么和为什么做。《光荣与梦想》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再现,更是对历史中形形色色人物的艺术想象。在这方面,将“伟人”平凡化,是该剧的一个重要摸索。
艺术归根结底是人的艺术。观众看艺术中的历史,更是被那些创造历史和被历史所创造的人的性格和命运所激动、所沾染、所鼓励,这也是《光荣与梦想》的艺术特点和寻求。研究会上,专家们对该剧将人与历史的巧妙融合表示了肯定。中国传媒大学传授王伟国认为,“失去人的电视剧艺术就失去了根本,《光荣与梦想》剧中人物与事件关系的结合非常好。”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授刘淑欣表示,《光荣与梦想》寻求真善美的统一,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统一,以核心人物毛泽东为中心的论述视角,使得该剧在提炼光荣与梦想精力的同时,上升了其内在“灵魂”的高度。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这部作品既是中华民族的命运史,又是革命领袖的心灵成长史。“毛泽东、周恩来这一代人的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合二为一,当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毫不迟疑舍己为人乃至舍生取义,这种崇高的价值寻求,不仅属于过去的时代,并且属于所有的时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党在成长强大的过程中,蕴含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精力的弘扬与传承。《光荣与梦想》的播出让广大青年直观地了解我党披荆斩棘的过程,深入懂得党的优秀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而由该剧出品方主办的“十城百校光影党课”活动,也让今天的年青人感悟到信仰的力量,鼓励他们继续发扬革命前辈不放弃不服输的精力,继续坚定不移地为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