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中展现牺牲并不稀奇,但以诗化的镜头语言展现“牺牲”却相当罕有,表现了一种“向死而生”、“舍生取义”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刘江为《光荣与梦想》做了很多“诗化”的二度创作。好比毛泽东看到杨开慧的遗物,脑海中闪现着两人牵手的画面;李大钊走在刑场,该剧提供了仰角的一个后背画面;瞿秋白、方志敏牺牲都有一个黑白仪式感的刹时,表现了一种安静而新生的力量。在导演刘江看来,“这些都是人性人情的外化,是内心‘诗’的一种外化。”业内人士也称从现实到历史,从写实到写意,刘江的最新力作《光荣与梦想》正如剧名一样,充斥了浓烈的梦想张力和诗意美感。
媒体点赞
以精力情怀打开“红色主题”共鸣入口
在历史框架内,以沉浸感,共鸣感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以戏剧张力打开“红色主题”的共鸣入口。这是《光荣与梦想》的“光荣梦想”。
日前,文汇报头版大版面刊发了题为《人的丰碑与初心的光辉,能够长久照耀荧屏》的刘江导演专访。文章中,谈到剧名的内涵,刘江表示:“‘光荣’意指中国共产党在魔难中创造了辉煌;‘梦想’表现在个体身上,一群百年前的‘90后’,他们不争个人利益,而是抱定‘为人民投机益,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带领中国人民从旧时泥泞一路走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光荣与梦想》以人带史,以情动人,是因为中华民族“站起来”的进程也是一批又一批革命幻想高于天的前辈们的燃情岁月。好比竭力否决“缴枪”的董必武,好比在南昌起义时火线申请入党的贺龙,又好比主意高高扬起自己的旗帜、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决心的毛泽东,以及一大量不为个人利益、只为民族复兴、为创造一个新世界大义凛然、大方赴死的方志敏、瞿秋白、恽代英、陈树湘、杨开慧等……这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革命者,在党史、军史中竖起了一座座“人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