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误杀2》的意涵

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形形色色的人由此卷入了这个故事之中,构成了一个如同漩涡的关键点,让那个社会的各种矛盾都牵扯进事件之中。这一切都让故事不断通过回溯来凸显的家庭亲情和林日朗作为好父亲和难以回头的罪人的伦理的矛盾显得格外的让人触动。故事里的斑斓的社会见都是卷在这个事件之中得以展开的,大夫的一开始让人怀疑而最终让人懂得和激动的状况,新闻记者的独特的角色,警察局长认为获得了能够利用机会和市长秘书需要迅速解决问题来平事的要求,以及被新闻媒介等所影响的公众的不断的反响,各种社会的现实投射在这一事件的扭结之中。这里公众的情绪和反响始终是电影的一种极为关键的因素,通过媒介的传导所影响的公众的情绪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和这些关键人物一起影响了事件的走向,使得这部电影在这一方面也有了一个难以忽视的角度。而这些过程之中,也有某些喜剧式的桥段表现了这种独特的异域类型的特定的作风标记,让人也能够在紧张之中偶有放松。虽然这些连接或许还有可议之处,但这种作风的标记却是这一类型必有的。人们未必不能知道故事的展开的逻辑,但这里的步步深入却让人欲罢不能。

而故事有一个让人感慨的终局。儿子获得了拯救,父亲却在这样的漩涡中最终沉没。这是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终局。和《迫在眉梢》的父亲的终局有所不同,这里是更为尖利的结果。孩子的生连接的是父亲的死,救赎连接着沉没,这个故事最终让人有了相当的触动。社会不可能让这样的极端行动成为必定,这当然是公认的。但社会也需要关注那种普通人的不温和生命的诉求,又让林日朗的命运有了自身的深度所在。这一切让这部剧有紧张和冲突,也有激动和感伤,交错错杂,让人五味杂陈。这种意味和故事的强度构成了一种无法弥合的缝隙,让人在这样的缝隙中去回味某种特定的际遇所形成了状况。这其实是这部电影能够让人信赖的所在。各种不同的对于电影的观感,其实都是对于这样的紧张所带来的状况的反响。

一切故事结束,孩子还在,他能够延续生命,但他所背负的当然会很多很多。这些都让人感到的故事的力度所在。人纠结在各种不同的价值之间,错杂繁复,发现亲情激动和律法严格之间的张力之中,各种关系的呈现都让故事的展开具有了某种无法言说的吸引力。这些构成了故事的魅力所在。改编让电影其实有了顺应当下的观众的那种新的力量,无论如何,《误杀2》的另辟蹊径,其实是自身的独到的“别格”的,表现了电影的多样性,这样的电影其实也是对于观众的另一方面的需求的回应。这也是电影的价值所在。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