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从演员到导演,从台前到幕后,从被动转型到主动迎接,李娜实现了从旅游演出到文旅演艺的实践,在诸多文旅演艺剧目的亲历打造中,逐步摸索文旅演艺活的灵魂和强劲源泉。本期《游乐界》对话北京舞维视界创始人、艺术总监李娜,看看她在摸索和创作“3.0版本”的文旅演艺剧目道路上有哪些出色分享吧!
走了一圈,我发现我还是喜欢文旅演出
李娜结缘文旅演出,是一场兜兜转转的观光。
12岁,李娜开始系统地学习专业舞蹈,在此后9年的舞蹈生涯中,尽管前景不错,但李娜始终认为自己并非一个天赋型的舞蹈演员,转行的想法愈发强烈,于是便从陕西北上,考入了北京舞蹈学院,主攻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专业。
大学4年的学习为李娜争取到了陕西师范大学舞蹈教师一职,日复一日稳定的教学工作,让“不安分”的李娜又不禁思考是否转错了行。机缘巧合,陕旅集团向纠结中的李娜抛出了橄榄枝:担负西安唐乐宫旅游演艺的艺术治理和艺术编创工作。
由此前参演中国首台旅游演出《仿唐乐舞》的舞蹈演员,再到唐乐宫旅游演出的艺术治理与创作编导,李娜完成了对文旅演出的初相遇。在唐乐宫4年的生活工作,奠定了李娜对文旅演艺的了解,也培养了李娜对文旅演艺的兴趣。
作为演员,保证演出没有失误,便是其最大的“功绩”。但对于编创人员而言,分析观众爱好、把握演出基调、控制表演时长,再根据市场调查问卷修改和完善演出剧目等,无一不是劳心劳力的大事。2006年,李娜介入了大型实景历史剧目《长恨歌》(首版)的创作。作为首版创作团队的一员,李娜跟随恩师即当时的总导演薛丽娜老师,以履行导演身份事无巨细地全程介入了《长恨歌》(首版)的采风、定题材、筹划剧本、统筹、编排、音乐服装等艺术制造跟进工作,这一趟“长恨歌洗礼”给了李娜新的人生方向:文旅演出好有意思!
此后,在西安的日子里,李娜深耕文旅演出,却遭遇瓶颈期,不甘寂寞的她又折返北上,独自行走,在与各种剧组和团队的编排合作之中,在周旋于各大晚会演出的创作之后,李娜仍对文旅演出创作带来的快乐念念不忘,毅然决然地决定专心致志扎根文旅演艺,一步步从舞蹈编导、舞蹈总监、履行导演,总编导到总导演,从而有了《武夷水秀•梦之泉》《甬秀•港通天下》《穿越德化街》等经典剧目的诞生。
“走了一圈,我发现我还是喜欢文旅演出。”李娜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数十年的追梦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