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魂索》:一镜到底,希区柯克独立制片后的第一部电影

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1948年的《夺魂索》是希区柯克摆脱好莱坞制片人大卫·萨兹尼克后,第一部担负独立制片人并执导的电影。

摆脱束缚后,希区柯克终于能够完全掌控全局,此次他来了一个大胆的创新:全片80分钟的电影时长,只剪10次,营造成一气呵成,一镜到底的效果。

《夺魂索》是一部舞台电影,除了少许的室外场景,整部电影只在一间屋子里完成。电影的内容是希区柯克一直渴望表现的主题:“完美的谋杀艺术”。

电影中的两位男主角是同性格侣,里面有明显的性暗示,扮演的演员也是同性恋演员。《夺魂索》从主题到内容,甚至是演员的选择,在那个时代都是惊世骇俗的。

完全随心所欲地拍自己想要拍的电影,对于掌控欲很强的希区柯克来说心情想必很爽!

惋惜,这部实验性质的电影并没有取得成功,甚至希区柯克自己也认为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营造一镜到底的效果,电影的确做到了。不过,电影镜头能够通过剪辑做到,工作人员和演员们却非机器。在一个狭小的环境里,做到一镜到底,纷乱再所不免,电影中的BUG显然少不了。

菲利普这边被玻璃扎得满手是血,转眼间手上的血迹就消失了。戴维姨妈给他看手相时,那只受伤的手没有任何伤痕。

窗外的布景,虽然花絮说工作人员花费了很大精力,努力营造时间流逝的效果,不过观众一眼就能识破:因为云朵没有动。打光可能会制造时间变化的错觉,不过没换的静态布景给人感到还是太过明显。

至于电影内容,所谓“完美的杀人艺术”,其实就是换了皮的纳粹谬论。什么上等人就能够杀劣等人,聪慧的能够杀愚蠢的。看来希区柯克在二战时应该全家小日子过得不错。如此反动变态的理论也能自得洋洋地宣传,只能说刀子没有捅到自己身上,不知什么叫疼!

结尾处一直信仰“完美的杀人艺术”理论的罗伯特传授在得知自己两个学生杀死了无辜的戴维,只为实践他的理论时,急速颠覆自己不到几分钟之前还强烈信仰的理论,摆出一幅朝气的模样,声称自己是信仰所有人都有生存的权力,谁都没有攫取别人生命的权力等等——罗伯特传授这脸打的是不是太突兀了!

电影直到最后才开始强行反转 “完美的杀人艺术” 是错误地反动的理论,这不得不怀疑这最后的挽尊,实际上只是为了电影能够过审。

希区柯克假如真的想驳斥这个反人类理论,只要将戴维设定为传授爱过的人——反正传授也是个同性恋,剧情上并不违和。刀子扎到自己身上,传授反转的立场才有说服力,才能立得住!奈何希区柯克本人就是信仰这一套所谓的“完美的杀人艺术”理论!他在《辣手摧花》中就曾借助连环杀手大查理的口,暗戳戳地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至于电影竭力营造的悬疑、紧张氛围也不太成功。

菲利普方寸大乱,固然令人生疑。博尔顿为了掩盖内心的慌乱,高兴得也有些过头了,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不对头。即使传授不首先发现真相,他俩人杀人的事实早晚也会被发现。因为双男主杀死朋友的理由太过恶劣,观众没有任何同情和代入感,也产生不了什么紧张的感到,观众只是静静地看两个杀人犯如何露馅罢了。

显然,希区柯克这部实验电影,除了实验性质,真的不算一部成功电影。

电影成败自有不同评说,但是不得不提一下演员们的不俗表现。

扮演戴维未婚妻的琼·钱德勒,知性、优雅,令人印象深刻。她竟然不是希区柯克电影标配的金发女郎!

尤其敬佩两位男主的扮演者,在那个出演同志形象就意味着公开出柜,出演后就面对着很难接到片约的时代,他们还能勇敢出演,真心令人佩服!

詹姆斯·斯图尔特作为好莱坞一线巨星,在希区柯克邀请其他同性恋艺人出演被拒后,毅然救场出演,算是非常讲义气的演员了。

不过,希区柯克可不是讲义气的导演。在《西北偏北》中他嫌弃詹姆斯·斯图尔特太老了,会影响他的票房收入而选择了加里·格兰特。虽然詹姆斯·斯图尔特的年纪比加里·格兰特还小四岁。事实上希区柯克是因为《迷魂记》票房不佳,甩锅詹姆斯·斯图尔特罢了。

(文/秦时啸歌于2021年12月24日15时24分修改完稿)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