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喜剧大赛进行到现在,大家对演员已经很熟悉了。能够说这些演员各有特点,有的表演才能出色,有的个人形象突出,也有的能够驾驭编剧的角色,表演和创作全面开花。
这种能演能写的选手其实不少,好比大锁,他表演的作品基本都是自己写的;另外还有蒋易三人组,他们的节目有非常突出的个人特点,别人还真驾驭不了。而喜剧大赛中还有一组主创演员,也以文本创作见长,但他们创作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刻意拔高的感到。
我们不妨先看几个作品名字吧。
来,跟着我念——
《笑吧,皮奥莱维奇!》,《美好的街心花园》,《一起来唱芒滩烫》,《当男人踏进民政局后》……
七个字打底。假如你念起来顺畅干脆,那么你的确拥有播音员的口播输出质量,至少,比喜剧大赛的几位会长要强一些。事实上,每次马东念这些作品名字的时候,都会磕磕绊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笑吧,皮奥莱维奇》,马东盯着屏幕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生怕读错了,甚至不知道在哪里断句。然后徐峥在旁帮马东反复了一遍,这才过关。
这组主创演员,核心表演者是铁男,金靖,而基于互相之间良好的关系,其实这个团队还包含刘胜瑛,冠朝,扬凡,甚至包含编剧于奥。
他们来自黄渤的Piu Qiu Pia Qia战队,虽然战队还有三狗,武六七等小组演员,但铁男金靖的小团队,才是这个战队的核心。而但凡是他们主创的作品,别的先不说,名字几乎没有一个是不拗口的。字数上来说,七个字是常态,八个字也有。
论好笑程度,其实他们的作品还真的比不上大锁,蒋龙,蒋易等人。其实仅从作品起名的问题上就能看出来,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要求还是蛮高的,他们的作品,带着一种刻意的高级感。不过这里的高级感,指的不是包袱设计的精细度,而是故事的结构完整性,以及作品输出的价值观和主题思想。
听着耳熟吗?像不像小时候老师让我们总结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他们的作品,的确是学朝气息非常浓厚,就像写功课一样,一板一眼,但又没有灵气,显得非常愚蠢。和一般的素描喜剧相比,他们完全不满足于一个作品只玩一个东西,他们的野心非常大,老是想在作品里参加更多的东西,但效果上却非常纷乱,没有那种恰到好处的感到。
名字起得那么长,那么诗化,那么带有文学感,其实他们是舍本逐末的。这是喜剧大赛,不是戏剧大赛,一味寻求形式上的高级,内容创作的空间肯定会被压榨。
所以,看他们的作品,有时真的会认为累,即便有包袱,也很难开怀大笑,因为不知道在什么节骨眼,主创人员就开始给我们上课了,向我们硬性输出他们的价值观。
其实,作品名字这么拗口,主创和观众的距离,就已经被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