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长改作业”让教育回归本义

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1-10

龙敏飞

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公布的《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功课治理“十要求”》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功课,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功课的教师,一律撤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撤消评先评优资格。此举获得不少网友点赞。据了解,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至少十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功课。

最近,环绕“家庭功课”的争议很多,概言之,老师有老师的无奈,家长有家长的心酸。在这样的语境下,多省份叫停“家长批改功课”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各地的“叫停”举措来看,多半比较严格,如定期开展功课督查、纳入绩效考察等。“叫停”背后的用意就是强调,家庭功课不是“家长功课”,将批改功课的任务从新放在教师身上,回归教育本义。

之所以出现一些学校将家庭功课推给家长批改,背后也有一些现实原因。近年来,社会一直呼吁给教师减负,但具体说来,减负减在哪儿、怎么减,很多人并不懂得。更多的情况是,给教师减负之后,很多事项就“自然而然”地落到家长那里。毕竟,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介入;而随着家校共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家长批改功课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必须厘清的是,家校共育并不是让家长批改功课的挡箭牌。在学生教育问题上,每一个介入的角色都有与之配套的义务和职责。批改功课,就是教师的职责。这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原因,同样也是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批改功课”的理由。让家长介入孩子的学习、成长,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学校、家庭各司其职,让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才能形成合力,促进教育有序成长。

各地应审视并厘清家校共育的边界,特别是规定教师职责范围,划定家长介入辅导的界线。要明确,家长能够自愿介入辅导,在孩子教育中扮演辅助者的角色,但学校不能强行要求、硬性规定。学校的减负工作应更科学、更实际,不能一味减负而超越家校共育的边界。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