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电影《屋内有人》,片如其名。看完电影之后,对该片背后所折射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懂得。
原本以为是一部恐怖电影,其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该片将于1月7日公映,由吴涵伊、田小洁、于震、于小伟等人主演。在一个惊悚外衣之下,包裹了一个让人反思的故事。《屋内有人》算是一部标准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作,主场景就是一件大屋子——女演员安然深夜回家躺在床上之后,发现了一件极其恐怖的事实——床下藏着一人。
单看这个故事,就有些让人背后发凉,没错,该片跟前不久公映的《门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主人公同样是一位独居女性,但与《门锁》格外“独居女性”的主题突出不同的是,本片这个故事其实能够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其共性就是在现代都会中,所欠缺平安感的群体。
好比女主角安然,于震扮演她的老公,常年忙于工作,导致安然很多时候不得不独自在家,怀有身孕的她,因为不想错过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想要打掉这个孩子,从而与老公产生分歧,也导致自己的精力立场一度不好。于是电影从这个切入点入手,将女主角因为对“打掉孩子”这件事的愧疚从而产生幻觉,与“屋内有人”这个梗进行了二合一绑定。
也就是说,编导对观众有着必定程度上的误导,前半段在亦幻亦真中度过,外出归来的女主角老是认为家里有人,但恍惚之间,会让观众认为这是她的幻觉,就连上门来安慰她的闺蜜,都告诉女主角,这一切都是你过度劳累、且怀念孩子所致。而当剧情推动到真相大白之际,才让观众对之前的故事心有余悸。。整部电影基于每个独居人士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独自一人在家时会感到柜中、床下、窗外、抑或门外有人。而该片的观影体验也不止于此,其凝练社会热搜话题的特点,也是值得关注。
对于这部电影,叙事的逻辑和情节的推动,并非完全由电影自身完成,而是在必定程度上,依附了观众的共情以及对一些相应的社会新闻的熟悉。戏剧冲突,是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罪案或不当行为进行叠加,也就是说,电影设定了多个视角,女主角视角,屋中人视角,放了太多的线,收得时候只做到了情绪上是一路推高,在此基础上,可信度极高,每一件事都可能真实发生过或正在发生。
可见,《屋内有人》是一部似乎扛了比较重的社会义务在身的电影。影片一直提着一口气地做。直到最后,才有了一种海阔天空的感到。有时候会认为,会不会一直绝望到底要更好呢,因为也许这才是现实。但电影却像是在说,这毕竟是电影,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完成的是一种夸大式的表象,那种直观地无穷接近反杀的行为,才是作为观众最想看到的。
所以说,这部电影或许很难成为经典,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很有必要的。类似的社会案例层出不穷,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度非常广的媒介形式,也应该有这方面的义务感,有一些预警作用,传递一些正能量,用一种全景视角,去审视独居者群体,去小心坏人的行为,以及寻求和气的邻里关系。之所以这样做,是让在这个世界没有平安感的人,在看到类似的社会新闻时,有一个能够共同宣泄愤怒的出口。《屋内有人》极细致地表达了伤害者的心理,没有一丝美化偏向。并且也展现了人间真善美的力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合作,最终邪不胜正。
最终,《屋内有人》从真实感极强,变成了戏剧性极强,最终转化为情绪宣泄,也有着积极的情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