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成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有人说,“最大的感到就是不自信,无论做什么,都认为自己不配。”
“假如你们这么不喜欢女孩,那为什么要生我呢?”
可这个问题的谜底,似乎狠戳人心。
图 | 《欢快颂》电视剧截图
曾几何时,「伏弟魔」樊胜美成为众人茶余背后的谈资,很显然,她是众多重男轻女家庭的鲜明代表。
樊胜美不懂得拒绝,每一次都被父母吃得死死的,一边痛哭一边让步,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图 | 《欢快颂》电视剧截图
可其实,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被压榨的又何止是姐姐,做妹妹的也是一样,因为在这些父母眼里,孩子跟孩子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性别。
无论你是姐姐妹妹,给你口饭吃就该感恩戴德了。
图 | 《都挺好》电视剧截图
最近热播的网剧《都挺好》里,就有这样一个从未被父母器重过的妹妹苏明玉,她是家里的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苏明哲和苏明成。
按理说,作为家里最年幼的小女儿,有两个能够罩着自己的哥哥,该是多么让人爱慕的一件事啊,毕竟很多女孩小时候的梦想都是“有一个哥哥”。
可「哥哥」这两个字对于苏明玉来说,简直如同「恶梦」,「厉鬼」一般。
苏明玉的母亲是一个重男轻女的重度患者,前一秒跟儿子有说有笑,下一秒就跟女儿摆出苛刻嘴脸;儿子要两千块钱出去玩立马掏,女儿要一千块钱上补习班没门;儿子可贵放假回来立马做好吃的,女儿即将高考却要给哥哥洗衣服......
这让很多人追剧追到真情实感,恨不得走进苏家去为明玉鸣不平。
除此以外,印象极深的还有苏家老宅里那张苏家一家五口的合影,两个儿子紧挨着父母,四个人笑得灿烂极了,嘟着嘴站在一边的明玉显得格格不入,怎么看怎么不像亲生的,怎么看怎么像是P上去的。
看得果麦麦好想手动给明玉小妹配段内心独白:“都挺好?对,除了我,是都挺好!”
当然,也有网友说,是电视剧拍得太夸大了,其实这样重男轻女的家庭毕竟是少数,身边好多生了儿子的家庭都挺爱慕生女儿的人家,毕竟生女儿压力会小很多。
这岂不同样是「重男轻女」?
图 | 《都挺好》电视剧截图
的确,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可能不如苏家的重男轻女那么明显,他们也许会跟女儿语重心长地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爸妈才能有限,你个女孩子学历地点还好,怎么都还能够二次投胎嫁个好人家,你弟弟就不行了,不上大学会影响前程的,所以你就早点出来赚钱吧,这样家里包袱也轻点!”
三言两语,他们就能够将「重男轻女」说得这么冠冕堂皇,根深蒂固的糟粕观念令人咋舌。
图 | 《都挺好》电视剧截图
想起知乎上一个高赞的话题:为什么很多重男轻女的人却不认可自己重男轻女?
截止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一千六百多人答复了该问题,其中最扎心的一条答复是这样的:
“他们不是不认可,他们是打心眼里认为,对女孩稍微施舍一点点的关爱,就已经算一碗水端平了。”
从樊胜美父母,到苏家父母,归根结底就是重男轻女而不自知。
他们盘剥女儿,从物质到精力,却素来理直气壮,在他们看来:你还嘴是不孝,不听我们摆布是不孝,不做好女孩子的本分是不孝,不让着哥哥弟弟是不孝......
总之,你要听父母的安排,心甘宁愿做家务、该打工打工、该赚钱赚钱、该嫁人嫁人,总之不要去跟男孩子争个一二三四,要时刻切记男尊女卑的传统......
说到这里,真的再说就烦了是不是?
很多女孩依旧被原生家庭的桎梏牢牢牵绊,就连接收过高级教育、幼年出国生活的中国女孩也不能幸免。
《中国女孩》里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即便在从小在国外长大,却依旧被中国父母的思维影响的中国女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就是另一个苏明玉,成长的过程里,被父母反复灌输“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父母跟子女之间,无论从前关系多么不好,始终还是要互相依附的”的思想。
这似曾相识的台词,是不是和苏家大哥整日挂在嘴边“我们为人子女......”的感到如出一辙?
和众多中国父母一样,和苏明玉的爸爸苏大强一样,子女有所成就、自己的老年生活才有谈资,才有供虚荣心作祟的资本。
图 | 《都挺好》电视剧截图
中国女孩才幡然醒悟,无论原生家庭有多荒诞,成年后的我们都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延续原生家庭的错误价值观,或者拿原生家庭当借口、责备父母给自己带错了路,自怨自艾。
图 | 《都挺好》电视剧截图
国际有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说:
清除父母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些隐蔽多年的自我,不会一朝一夕就获得解放,道阻且长,中国女孩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果麦麦想说的是:所有“不被爱”的中国女孩们,我们也许艰苦,但必须倔强。
- END -
留言互动
对于「重男轻女」,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送出一本《中国女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