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断言,张艺谋这部“抗美援朝”电影,会是春节档一副“王炸”

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自从网络上传出张艺谋要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后,就备受关注。

这是张艺谋初次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也是他从影40年来第一部实打实的战争片,说句万众期待一点儿也不过分。

而在之前影片宣布的一条拍摄花絮里,我们能看到张艺谋本人对待这部新作也是牟足了劲儿。

在一片荒地上,他和剧组工作人员考察电影中的战场布置,提了多个具体要求,最后他高兴地告诉大家:“要让所有人看了都说好。”

而在之后的战争场景中,他又亲自示范如何走位、开枪,言语间还搀杂着多个“砰砰”的枪声,那种创作的豪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视频下方不少网友也评论道“老谋子还是这么豪情四射,魅力无穷”

仅仅一段花絮就这么有沾染力,再加上国宝级的导演亲自拍摄立国之战,算得上是国之重器和国之重器的强强结合。

能够说,这样一部电影很新鲜,很神秘,也带给我们无穷联想。

在千呼万唤下,《狙击手》终于在上个月宣布定档2022大年初一,并在近期放出了首支预告片。

时长1分42秒,信息量满满,其中多个场景完全点燃了皮哥的豪情,多句台词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这部新片到底好看在哪里?这支预告也藏着哪些重大信息?影片里谁的表演更值得期待?接下来就跟着皮哥,一起揭开《狙击手》的三层神秘面纱。

第一层面纱:题材神秘。

从《狙击手》预告片中我们也能看出,这部新片确实将镜头直接对准了抗美援朝正面战场,对战役中敌我双方的装备差距、战场厮杀的残暴、我军的伤亡也都毫不避讳。

而皮哥查阅完材料后才知道,故事的背景并不是大家熟悉的长津湖战役或者铁原阻击战,而是1952年开始的“冷枪冷炮运动”

这场运动发生在第五次战役结束后的阵地战阶段,因为阵地战会放大敌我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我军便创造出了这样一种新型战斗模式。

“冷枪冷炮运动”重要是由一些高密度、低强度的小范围袭击和狙击战斗构成的,虽然不如其他战役那么声势浩大,但效果很好,我军平均每2发子弹击毙一名结合国军士兵,每30发炮弹炸毁一辆坦克,每25发炮弹摧毁一辆汽车,4个月歼敌近5.2万人,赐与结合国军以重挫。

而通过片名及预告片我们也能发现,这部新片在大的题材架构上,罕有地聚焦至“冷枪冷炮运动”中一个最为特殊的群体——狙击手

当时三八线上的敌人就如此描述过对我军狙击手的胆寒:蹲在工事别乱跑,共军战士个个是狙击高手。

因为我军狙击手不仅枪法精准,并且神出鬼没,敌人不敢冒头,只得持续数日躲藏在掩体中,士气降至冰点。

这期间我军也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

好比枪法过人的邹习祥,他曾用206发子弹击毙203个敌人,几乎弹无虚发;

再好比创下这场战役中单人狙击最高战绩的神枪手张桃芳,他曾在短短数月里用442发步枪子弹,毙敌214名,被誉为“冷枪英雄”。

毫无疑问,这些狙击英雄目前只是存活在书本文字里,对于国人而言是带有神秘色彩的,而狙击战场和两军对垒下的炮火对轰还不太一样,对战士的心理素质以及作战技法都有着更高要求。

不过从预告来看,此次张艺谋并没有将镜头锁定在具体某一个狙击英雄身上,或者直接参照某个原型,而是把这些狙击英雄的品德组合浓缩再匀到了一个集体中,就是淡化个人英雄主义,突出抗美援朝是集体主义的胜利。

故事的主角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也就是预告中呈现的五班狙击小队,但从五班的战士身上,我们又能隐约看到很多历史人物原型的特点。

一聚一散之间,《狙击手》的格局急速变得很大。

第二层面纱:故事神秘。

题材已经确定,那么《狙击手》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透过这则1分42秒的预告片,我们能勾画出故事也许的轮廓。

预告片一开始,那种战争的惨烈、压迫感一下子就扑面而来。

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五班的一位战士,以铁皮为盾,以激昂的歌声为伴,用后退的方式,一步步进入视野开阔的战区。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他已经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只剩一张铁皮掩护自己。

那他为什么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原来,他是要去营救倒在战场上的战友,借助铁皮的掩护,把气若游丝的战友一个个救回。

但很快,敌人就给出了回应,持续多把藏在暗处的冷枪开火,这名战士身体也被打穿,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雪白的大地。

无情的枪声响彻了天空。

“叔,出去就是活靶子!”

一句声嘶力竭的呼喊,让我们意识到,五班战士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死亡险境,战士们的表情也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劲,并且我军处于绝对劣势之中。

对比之下,敌方的王牌狙击手气定神闲,仿佛在玩一场猎杀游戏一般,甚至忍不住露出了自得的微笑。

他们坚定地认为自愿军战士不会扔下战友直接撤退,在无穷弹药的支撑下,他们只需按兵不动,静待我军中招。

这时章宇扮演的五班班长刘文武站了出来,对着战友说:“把枪拿起跟老子走,我们就陪这帮狗日的耍到底!”

但面对如此悬殊的装备差距,要想打赢这场战役,把战友们救回,就只能智取,以战术击败战力。

随后五班巧施计策。

好比为了隐蔽自己,他们绕着石头行走,等敌人发现异动时,人影已经消失不见;

好比为了吸引敌人暴露位置,“一个演,一个铲土, 把火勾出来”,利用这个顿挫,在电光火石之间,就对敌方开火的狙击手完成了致命一击。

最终,五班战士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摧毁了敌军的包抄。

班长刘文武迎着朝阳,把身负重伤的战友带回了队伍里。

很难想象,一支预告片能凝集这么厚的情感密度,让观众的情绪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无论是小战士的哭喊、章宇的咆哮还是张译的哀嚎都让人刹时入戏,这样动人的细节注定引发一场哭泣风暴。

能够说这1分42秒的预告片不是轻描淡写,而是有骨有肉的,影片的脉络和情感起伏透过它便能窥测一二,预告片都这么让人动容,皮哥已经等不及想看正片了。

第三层面纱:演员神秘。

从预告来看,《狙击手》这是一部没有女主角的电影,而在男演员的阵容上,张艺谋这一次的选择能够用“充斥层次感”来形容。

首先就是张译,去年张译迎来爆发,主演了多部重量级作品,2020年也被称为“张译年”。

短短一年里,这已经是张译第三次出演老谋子的电影,证实张译已经是一部电影的演技保证了。

张译之前出演过《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经典军事剧,在《狙击手》里,他一出场,观众立马就有一种“有他在一切都稳了的感到”,这种奥妙的信赖关系,也是张译通过十多年摸爬滚打换来的。

接下来就是章宇。

假如说张译的存在是稳定军心,那么章宇的出现就是提振士气了。

通过《狙击手》的预告片我们就能看到章宇的情感爆发力有多么惊人。

预告中,章宇扮演的五班班长刘文武出场时,眉角沾雪,眼中喷火,对着士气低落的战友咆哮:“五班还在!”

这句话既是对敌人说的,也是对我军批示官说的,更是对被困住的战友说的,强大的力量输出下,皮哥的心一下子被戳中了,刹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当战士一个个倒下,士气低落到谷底,画面陷入绝望之中,他的那声咆哮,那凶恶的眼神,能立马把局面拉回来,你会认为希望又回来了。

章宇的演技牛在,他扮演的角色老是带着一股儿劲儿,但你从来不会把“用力过猛”四个字和他的表演联系起来。

除了这两位老大哥压阵,我们还将在这部电影中看到多个年青的“生面孔”,也就是五班里的7个新演员,这也是目前演员阵容中最为神秘的。

这些演员虽然都是科班出身,但对于大多半观众还是生疏的,他们在网上的材料很少,几乎就是素人了。

这些初出茅庐的新人是如何被张艺谋挑中的,为何在别的戏里只能跑龙套的他们却能在张艺谋的新作里挑大梁,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是什么?

这最后一层神秘面纱只有在影片上映时才能被揭开了,不过皮哥信赖张艺谋一直以来“稳定、恶毒”的眼光,我们等影片上映了看好戏就成。

随着以上三层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狙击手》的轮廓也渐次分明起来。

解禁的题材,视角独特的故事,两位实力派男演员保驾护航、多位年青演员惊艳亮相,都让这部影片成为有望撬动中国战争片天花板的作品。

而从某个角度而言,张艺谋这部新作也击中了这个时代的痛点。

众所周知,2020年是抗美援朝出兵70周年,而2021年是我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两大背景衬托下,大家的爱国热忱日益高涨,特别是今年央视推出了《跨过鸭绿江》、《觉悟年代》等一大量主旋律好剧,使得爱国主义在年青人中成为流行。

而颇为呼应的是,70年前那场战争,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大部分也是新兵,他们同样也是一批20出头的年青人。

好比舍命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在牺牲时也才21岁,另一位我们熟知的英雄邱少云被熊熊烈火淹没时也才26岁。

他们真正做到了把青春献给祖国。

在预告中,班长刘文武那句“五班还在”是如此响彻云霄,皮哥信赖,这句呐喊上甘岭的英雄们听得见,清川江的炮兵们听得见,长眠在长津湖的“冰雕连”战士听得见,70年后的我们,同样也听得见。

历史会记住这些英雄,记住他们稚嫩的脸庞,铭记他们的无畏与光荣。

而《狙击手》上映的时间是2022年的大年初一,当除夕夜的万家灯火和战场上的炮火形成鲜明对比,当北京冬奥会上的冰雪世界和朝鲜战场上的冰天雪地遥相呼应,当最冷的枪和最炽热的爱国情激烈碰撞,我们怎能错过这样一场心灵的震动之约呢。

期待《狙击手》!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