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装”不下去了,终究还是部伪高级剧

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风起洛阳》已大结局,但很多观众对这个大结局并不是特别满意,本还想着最后几集,会反转再反转,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大boss,但从大结局往回看,这剧貌似只重视了质感,实则为一部马脚百出的伪高级剧!

《风起洛阳》最大的看点是精细的服道化和华美的镜头。认可大场景确实很漂亮,好比神都的夜景,但整部剧画面不是点蜡烛就是满屏的灯笼,看多了也会有点腻。

作为一部悬疑剧,主故事线上,故弄玄虚,实际也没什么精深莫测的。不就是一群造反的组织“春秋道”制造炸药想炸毁神都的故事咯。

在悬疑手段上:主角追线索,知道线索的人死了,再追线索,再死了,循环往复,这种方式始终贯串整部剧。

起先还好,顺着线索顺藤摸瓜,还有让人摸索的欲望,可是一再反复就味同嚼蜡了,最后给人的感到就是毫无新意了。

在营造紧张氛围上也是靠切换镜头来衬托,镜头切换太频繁,刚提起兴趣,线索又换了,让人目眩纷乱,看得头昏脑涨。

除了拍摄手段上,全部剧本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情节连贯性不足

虽然大结局了,但还有很多未交代清晰的事情。

好比,一开始来跟百里二郎告发的那对父女,受何人所托?

百里二郎的阿爷到底是谁杀死的?(知道是春秋道的,是宋凉还是柳襄还是另有其人。)

被宫嫣一伙人围杀的青夜最后为什么还活着,并且一个背负多条人命的春秋道还能自由地在神都活动,改过自新就行了?

最后不良井的人是如何找到炸药并摧毁炸药的?

编剧编到后面可能就忘了补前面的坑了。

例如李北七的身份,怎么也不可能是武攸决让他去炸含嘉仓时才知道他是春秋道的人呀,最早李北七跟武思月去追胡人,看管证人时就用马蜂针杀胡人灭口了,后面武思月在他房间里搜到了马蜂针。

正常逻辑不应该是早知道武攸决是春秋道的了吗,让李北七在运送知情犯人途中做掉, 灭了胡人这些小事之后,才到后面的炸含嘉仓吗?

人物行为也立不住脚,开仓放粮前,武攸决不是派人密切监视百里弘毅和高秉烛了吗?那手无缚鸡之力的百里弘毅怎么躲过密监去的不良井,还在不良井下大声演讲不被发现?

整部剧首尾不能相接,逻辑不能自洽,真是太让人难受了。

二:部分人物可删除性强

柳七娘的阿爷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了说漏嘴后导致百里二郎和柳七娘被抓吗?柳十郎的作用就是为了让武思月下线?假如没有柳十郎,武思月不下线是不是结局会更加完美?

宇文佩佩就是为了刺东川王那一刀?安排一个杀手比手无缚鸡之力的宇文佩佩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去掉柳家三人和宇文佩佩这条线,逻辑思维也可行得通的。

高秉烛妹妹有必要出现这一角色呢?没有妹妹也不影响剧情吧,反正最后也没找到。

青夜到最后也不是高秉烛妹妹,也可删除,她的出现就是引导高秉烛找到春秋道的老巢,就不能高秉烛自己找到地方吗?

东川王一开始戴着面具故作精深为啥?百里弘毅和高秉烛都能够识破他的身份,作用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大。圣人能够不露脸,一个背影就能够,毕竟什么决策都是听下属决定的。

出场众多人物,大多半却都是无用的工具人,去繁留简,把镜头留在塑造其他关键人物上,丰富人物故事,或许整部剧会更立体。

三:人物形象单薄

塑造小人物比较成功的当属窈娘了吧,窈娘一个杀手,背后有悲凉的童年,有爱而不得的情感,一个有情有义的杀手塑造得很饱满,以至于这个人物下线时,很多观众意难平。

遗憾的是类似窈娘这样的塑造得鲜活成功的小人物少之又少,类似白浪、申飞、李北七、安白檀这些小人物,其实编剧都能够多给些笔墨来饱满人物,也不至于给人感到人物形象单薄。

例如百里弘毅的小跟班申飞,是怎样的情义才能令他宁愿用性命去掩护一个木石之心的主子,是天生的吗?

以及表面冷酷无情的安白檀为何会对令郎楚有超乎上下级的情感;更离谱的是杀人如麻的宫嫣,为何在杀了宇文佩佩后会流眼泪,同门师妹的情感从何而来,剧里是一笔带过,只表现在了台词上,让人倍感突兀。

小人物的塑造都不合格,更不用说被诟病最多的女二柳七娘了,先婚后爱没看到,只有从头到尾的自我激动和聒噪。

哎,惋惜了!

起先就被看好的《风起洛阳》,竟也是平平无奇,水准大不如前作《长安十二时辰》啊!但也是值得一看的,只是经不起考究。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