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乏味的都会男女,平淡的日常生活,人们实在太想获得点激烈的情绪了。现实里得不到,就去文艺作品里找。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过激共鸣,仿佛让自己也获得了同样值得纪念的旷世绝恋。
奈何三观尽悲痛
在时光网的音乐、画面、导演、故事四项评分中,《比悲痛》的故事评分最低。
张哲凯(刘以豪 饰)和宋媛媛(陈意涵 饰)因为具有同样坎坷的出身,从小就惺惺相惜;然而他们同居十几年,却依然“恋人未满”(只亲过嘴儿);此时男主身患绝症,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希望女主能够找到归宿,嫁给大夫杨佑贤(张书豪 饰);女主如男主所愿嫁给男二,谁知新婚不久男主病重,女主不止回去照顾男主,最终还跟随男主殉情了!(男二: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电影上映后,网上不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评价。但这里的“无语”,恐怕是对电影狗血毁三观剧情的真“无语”。
电影无非是想表达“为爱牺牲”,但为了成就一对矫情男女的悲痛绝恋,活生生毁了另外两个大好青年的生活。并且殉情这种戏码,总认为解放后硬糖君就很少看到了。
女主盲目放大了所谓爱情的脆弱和苦楚,歧视了生命的唯一和宝贵,并且也忽略了男主希望她活下去的良苦用心。
古老爱情故事中的“生死相许”,放在现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实在有些故作悲壮的衰弱。你看陈意涵跑着哭喊“你不能够走”那段儿,是不是像极了岳云鹏追车?
看《比悲痛》为寻找悲痛
在3月23日猫眼专业版想看画像中,女性受众比例为62.3%。早在上映前,片方的“请带足纸巾”海报就已清晰定位了自己的受众,既然吃准了市场,宣发也事半功倍,并且女性的声量往往能够将电影传播得更快更远。
去影院打卡《比悲痛》,或许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有多优秀,而是有这么一群人,就是在“寻找悲痛”。为了大笑一场去看喜剧片的观众比比皆是,但容易被忽略的是:痛哭一场也是观影刚需。
白天不懂夜的黑,想要一场悲痛的大有人在。网上至今依然流行一种“小确丧”,“丧”的隔三岔五就扎你的小心心。世界变化快、生活压力大,《比悲痛》恰逢其时地为这部分人提供了日常所缺的发泄途径。
对他们来说,大哭一场不失为紧绷状况下舒缓放松的好办法。而通常来说,哭比笑更容易让人获得崇高感。“今天我为一场爱情电影痛哭失声”,听起来确实比“今天我看了一个喜剧片笑成傻逼”值得分享到朋友圈。
爆款爱情俱乐部
刘瑜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
爱情电影的观众最多,这是平凡男女最可能拥有的传奇。其余盗墓探险、拯救世界,诸般传奇,与我无关。戏里戏外,人们唯恐自己活得不够戏剧化。看爱情电影不哭,等于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