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文 │77
邻近年关,电影和电视剧市场“卷”了起来,各类型作品纷纷上映。今天,电影市场率先迎来了跨年档前的第一部重头戏——《误杀2》。
戴墨是演员出身,曾出演过多部话剧和影视剧作品,和陈思诚的结缘也由来已久,早在《北京爱情故事》《远大前程》《唐人街探案1&2》等剧组中,戴墨就曾担负过副导演,在前期剧本、拍摄制造、后期剪辑等多个环节中出策划策。他还在《远大前程》里演了一个角色:林依依(佟丽娅饰)的弟弟林远步。
此次执导《误杀2》,他交出了一份有别于《误杀1》的答卷。《误杀1》多悬疑反转,“正方”李维杰和“反方”拉韫的博弈堪称出色,而《误杀2》则将重点放在了对情感的描画上。除了“误杀”系列固有的悬疑感,主人公林日朗对家人的掩护、对命运不公的对抗程度更甚于第一部。就像戴墨说的,“其实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我没有去延续什么。”
《误杀2》类属“误杀”,又不只是“误杀”。
是《误杀2》,
也能够是“《日光下的萤火虫1》”
《误杀2》的核心是父爱,戴墨没有选择延续第一部的悬疑反转方向,而是更多地关注于肖央所扮演的父亲林日朗本身。这个父亲出于掩护家庭和孩子的目的站在了“对立面”的面前去对抗不公,戴墨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情感上的内容让观众产生共鸣。“现在(这版)我认为情感更加浓烈,更加关注于一些现实的问题,更加贴合我们身边的生活。”《误杀2》的剧本,他们前前后后改了有十稿。
在拿到剧本后,他最初想改动的地方就是结局。在原作中,父亲愿以自杀的方式用他的心脏来挽救儿子的生命,但正当父亲要自杀时,有了匹配的心脏,儿子得救了,父亲也被判了刑。但在《误杀2》中,却是父亲最终以一死换来了儿子的心脏,对抗命运不公的父亲并未如看客预期的那样获得善终。
“现实社会没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对于为什么设计了一个“以命换命”的结局,戴墨说道。“我当然希望大家都很美好,但是很多事情似乎成长到最后没有那么的美好。像孙海洋找到自己的孩子,大家都很替他愉快,但在找孩子的父母当中,他必定是少数的,他是幸运的,能够找到自己的孩子。”戴墨无意对他人的事情评头论足,他只是认为那些幸运背面的“大多半”也应该被关注,毕竟并不是所有故事的结局都能迎来一个恰到好处的happy ending。
“现实就是这样的,你不得不接收这个现实,你当然会希望所有事情都往好的方向成长,但有的时候不必定会如你期待,甚至有的时候会事与愿违,但这就是现实,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戴墨也将这种现实有意无意地放在了电影当中,好比结尾林日朗写给儿子小虫的那封信中说的:可能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美好,你得允许有些事情存在,但是你要记得,即使这些事情存在,你还是要有一颗仁慈的心,你要学会懂得、包涵,不要学会仇恨。“父亲还是在用一种教导的方式告诉孩子。”
在戴墨看来,“误杀”系列其实讲述的是普通家庭遇到一些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处理方式,或者是一个父亲如何掩护家庭和家人,本质上还是在讲述爱。连《误杀2》的海报上,也把原本的刀也换成了一颗由两枚小指纹构成的心形。
“因为我是第二部才进到‘误杀’的,第一部我也是观众,我也非常喜欢第一部的成片。当我接到这个项目时,我其实是在按照一个新的故事拍。”《误杀2》的英文名由第一部的《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改为了“《fireflies in the sun》,因此,虽然名字叫《误杀2》,但戴墨也能够把它当成《日光下的萤火虫1》。
不过,在《误杀2》中多多少少也能找到一些《误杀1》的作风。“好比说林日朗刚刚进到病院的时候,他什么话都没说,满是行动,直到最后他说的第一句词是‘熟悉我吗?’所以观众有可能会认为熟悉你,你是李维杰,但下一句他说‘我叫林日朗。’告诉你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有2的开头我给你一个1的结尾这种想法在里面。”
老朋友,新朋友
众位演员中,肖央是最早定下来的,某种程度上说,他是“误杀”IP的核心之一。“他在,监制在,我认为‘误杀’这个系列就会成立。”任达华则很相符戴墨想要寻找的即将退休的警察形象。“华哥曾经塑造过很多警察,他的年纪感和质感都很相符这个人物,我们联系他,他也非常喜欢这个剧本。”
扮演达马大夫的宋洋是最晚定的一个演员,但是完成度非常高,很多看过电影的人压根没认出他来,“全部角色塑造得也很棒。”李治廷对观众来说是个惊喜。戴墨想找一个最好没有演过坏人的人来塑造这样一个形象,而萨丁恰是李治廷的第一个反派。“他也特别认真,跟我第一次会晤就不断地商量人物应该怎样把握,我说前面就按好人去演就好了,就按‘送暖和’来。”
女性角色中,文咏珊和陈雨锶在“唐探”系列里都有过出演。文咏珊在电影《唐人街探案3》中扮演的母亲令人印象深刻,《误杀2》的母亲形象一出,戴墨第一个就想到她。在“唐探”宇宙里,戴着牙套的冷酷杀手陈雨锶也特别相符李安琪初出茅庐,但是因为成就斐然,所以多多少少有点年青气盛的形象。
“包含里面的人质,我们那个胖保安,其实他从来没有演过戏,他是我们在拍《唐人街探案3》的时候给我们剧组协助的。但是他的感受力很好,很可爱,很聪慧,他有时候听着对方的台词真的是哭出来了,他信赖,并且他也是一个父亲,他能够感同身受。”
电影在12月17日就要上映,制造时间比较紧张,好在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这个好似平行宇宙中的故事如期完成了。不过《误杀2》的后期压力很大,直至采访时,戴墨还在对电影中的声音做调整。好在他的前期预备工作做得还算充足,老班底的配合度也高,省去了很多沟通成本。
“我认为陈导(陈思诚)都不用给我提任何要求,有《误杀1》那么好的成就在那摆着,我自己都会给自己提要求。”基于《误杀1》的真实感,陈思诚想要《误杀2》往更真实的调性上走,所以在拍摄时,戴墨会不断地想该如何到达真实的感受。“演员妆化可能是一方面,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表演,表演上让他们真实地体验自己的人物,真实地交流。包含咏珊一点也没有化妆,作为一个一直在照顾病人的家眷,她也很合情合理。”
在拍摄上,戴墨还用了很多肩扛镜头,以期让观众感受到那种压迫感跟临场感。“就像在旁边看着这个人交流一样,以这种方式来带动事情的真实性。”
撑杆跳
“开机之前还是会有一点忐忑。”提起“豪华阵容”下的压力,戴墨答道。“但是在开机那一刻你也顾不上忐忑了,因为你只能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做你这个位置上的人该做的事情。”开机之前他会给自己施加无数的想象,但在开机之后他发现,这些想象满是多余的,“并且你会更专注于戏本身。”
戴墨非常喜欢肖央在《误杀2》中的表演,他们两人在现场也总互相鼓励,肖央夸他“能够,很稳啊现在。”戴墨则说“演得好,演得真棒。”他调侃两个人是商业互吹。不过肖央的话一说,他确实会很有自信。“我喜欢每一个人的表演,真的。”戴墨说。“你不认为吗?大家真的都很好,我碰到一帮这么好的演员。”
当导演的时候,戴墨是鼓励型的,正因为是演员出身,他懂得演员的脆弱、敏感。拍大情绪戏的时候,他不会让演员们来特别多次,尽量在拍了一两条的时候就能完成,不会让他们一遍一遍地哭。“这样的话第一他们会消耗,第二他们其实会没有那个感到,他们就反复了。我想要的是真的东西,是他们最鲜活的、第一遍的那个东西。”有时他也会跃跃欲试,想要下场演一两下,但又回到那句话:“大家演得太好了,我演不过他们。”
戴墨的性格其实有点大大咧咧的,但因为工作狂属性,同时又有点较真。采访期间他接到工作上的电话,语气不似采访时那样轻松中带点调侃,反而有些严正。
戴墨自认自己不是那种拍片子特别有自己作风的导演,“好比说像昆汀,他拍的几部片子你看起来好‘昆汀’,他有独树一帜的作风,但我可能都想尝试尝试。”他喜欢悬疑类型,喜欢现实题材,喜欢科幻,还喜欢乐剧,以前演话剧时演的都是一些喜剧人物。好多题材他都想拍。
目前,戴墨还没有能确定下来的项目,他在找,也在等待“命运的安排”。说不定他还会在下一部作品中给自己安排一个角色,也许是像《误杀2》中的萨丁那样的,一个过瘾的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