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扬名立万》票房破6亿,但导演刘循子墨不求“扬名立万”?

来源:更新:2022-01-10

“不求扬名立万,只愿无愧于心。”

在《扬名立万》的豆瓣页面,刘循子墨专门注册了一个账号,为它写了一篇评论,目前获得了最多的“有用”点赞。里面提到最多的就是感激,想拥抱所有主创、工作人员、监制韩寒。在结尾处,他这样写道。

一如文字作风一样,刘循子墨在采访中保持着谦虚和真挚,表示自己最初的期望仅仅是“不赔钱”。截至目前,其豆瓣评分为7.6分,票房已破6.49亿。走出漂亮逆跌曲线,预测票房从3亿区间一路调高到近8亿区间的黑马《扬名立万》,无疑是冰冷的十一月影市最大的惊喜,它证实了扎实的内容质量永远会有市场。

观众不吝对他本人、他的老搭档们的赞赏与爱好,当韩寒、万合天宜、刘循子墨几个名字同时出现,甚至比部分大卡司、大IP更具票房号令力。他本人又是如何对待自己这部“电影导演处女作”?我们与刘循子墨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

“既不是悬疑片也不是喜剧片,而是一部关于人物的电影”

从表面上看起来,《扬名立万》似乎具备了剧本杀的一切元素:密室杀人,搜证环节,围坐讨论“盘逻辑”……在今年剧本杀百亿市场爆发的背景下,它甚至掀起了一股“剧本杀电影”的讨论浪潮,在影片上映后,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话剧改编的可能。

但事实上,在预备之初,剧本杀并没有到达现在的风靡程度。刘循子墨本人只玩过一次剧本杀。他们最开始试图打造《报告老板》电影版,但“灵感堵塞住了”,随后有时间从日本电影《广播时间》受到灵感启发,后者讲述了一群影视从业者推动一部广播剧诞生的全过程,在结构上则参考了《十二怒汉》,编剧之一里八神提出了让凶案和凶手参加现场的想法,一点点形成了故事雏形。

影片的本意是将平日的“剧本会”搬到银幕上,以一部电影诞生的过程,进而描述出一群可能平时贪财自私怕死,但骨子里不失仁慈的小人物。重要人物设置为观众最熟悉的导演、编剧、演员等,以他们之间的职业互动、性格差别等推动戏剧张力,里面还有很多影视行业从业者能会心一笑的梗:“十个项目九个凉,商业投资很正常!”

之所以将故事设置在民国,是因为“是一个足够魔幻的时代,一切故事都有可能发生”。时代背景反过来推出了人物设置,好比“默片皇帝”关静年,正对应着默片转向有声片的时代,而武打替身“陈小达”这一人物的设置,明显与当时武打片风靡、李小龙受到欢迎有关,同样地,邓家佳所扮演的“苏梦蝶”对应着那个女演员并不受到看重的年代,也带来了女性特有的观察推理视角。具有职业灵敏特征的记者李家辉(尹正扮演)扮演着“侦探”角色。然后,再为这些人物融入身边人的特征。

演员表演则为剧本和人物赋予了灵魂,“让100%成为150%,到现在,每个人物小传对应的就是每个演员的脸,一个也不能改”。刘循子墨分享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响、幕后故事。作为编剧之一的张本煜和柯达是最早确定下来的,对他们也特别了解,作为悲情担当的张本煜,带来了与过往搞笑角色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反差感。

随后是一点点谈下来,带来惊喜群戏的主演们。“一开始写李家辉的时候,其实就是稍微闷一点、固执一点、有点苦闷的这么一个人。但是尹正为它加了挺多豪情的东西,很有趣。陈明昊老师最开始感到很有压迫感,但是他竟然把这么一个大佬,演出了一些孩子气的一些东西。”最开始他希望喻恩泰更胖一些以呈现角色的油腻,但最终效果出来后发现“这就是跟外形一点关系没有,刚刚好”。

影片全部拍摄周期仅有50多天,有限的拍摄条件带来了最大的遗憾,剧本成为花操心血最多的一环,包含他自己介入在内,四个编剧群策群力,打磨花费了一年多时间。他认可自己“是一个特别看重剧本的人,我认为剧本必定要好,不能有一点点的困惑,带着困惑拍片子我做不到。”

虽然悬疑、喜剧元素足够”抓人“,但在导演兼编剧之一刘循子墨看来,“这既不是一部悬疑片,也不是一部喜剧片。喜剧只是点缀,悬疑只是借用的一个类型,这是一部带有喜剧悬疑色彩的剧情片,一部关于人物的电影。”推敲到喜剧和悬疑类型的冲突,他们选择了一个不会破坏氛围的均衡点,让性格鲜明的人物在情境下做出选择,以到达反转的合理性。“人物设置得足够饱满,自然会推导出选择,前面埋一些东西,反转就会有力,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相比纯粹只求娱乐的爆米花电影,《扬名立万》有自己更深一层的自我表达,对于权贵玩弄女性的商量,对于电影人喜怒哀乐的投射,你都能够在里面找到。相比过于晦涩的艺术片,影片仍然容身于商业片的本分,让观众欢笑、紧张、激动,由此带来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正如影片借郑导之口表达的:“观众的解读比我们创作者更高超”。

作为一部人物驱动而非事件驱动的电影,这群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刘循子墨引用了一则影评,“这帮人其实是为了往上爬,能够把对方踢进粪坑的人,可当他们往脚下一看,噢下边不是粪坑,是万丈深渊的时候,他们会一把把对方拉住,防止他们掉下去,我认为就是这样。”

创作的苦与乐:“我这个人其实特别讲究,我要耳目一新的东西”

在谈到刘循子墨时,《万万没想到》和《报告老板》是难以绕过的两部作品,凭借各式各样的恶搞调侃、网感吐槽,成为网络喜剧的经典代表之作,同时奠定了一批观众的情感粘性。

由于“大波浪”和女装反串形象深入人心,不少观众在评论里刷着“我们的大波浪终于成了电影导演啦”“女神来了”,有一些老粉认为在《扬名立万》里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在表演当中,刘循子墨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这一点或许与他认为的编剧特征相符:“我自我感到比较善于的东西是往一个大框架里边填内容,填笑点、填情节、填人物的状况,以及情感的一些东西。但是你让我去搭一个框架、去设定一个世界观,可能跟我的爱好有点不太一样,所以这种东西我不太合适。”

另外,作为国画家刘咏阁的儿子,刘循子墨六岁开始学习画画,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系。并非科班出身,但美术功底使得他在影视创作过程中有着很强的画面感,重视美术作风,并参加了其他的“Buff”。

由于民国题材已经被“拍烂了”,另外推敲到密室单一场景,需要更多色彩带来视觉刺激,他和摄影指导决定采取一些不太一样的美术作风——最终决定为Art Deco,这种从法国流行到纽约的作风,十分相符当时的上海,精细而又傲慢。

另一个和美术有关的隐蔽彩蛋是片中的重要道具——名画《萨达那培拉斯之死》,画作讲诉亚述国王被围困在尼尼微宫中,为了不让自己财产落入对手,命令宫中的官吏屠戮他的马匹、妻妾。权贵的残暴、荒淫展露无遗。这幅画是刘循子墨和美术指导一起,翻阅了大量材料而最终一起决定的。

创作是艰辛的。从做网剧导演以来,刘循子墨就一直保持会介入编剧,因为认为导演需要跟剧本亲近,爱上这些人物,才能拍出想要的东西,比现场改效果好。

在留意力碎片化时代,相比网剧,电影需要更多的留意力,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剧本更细致,就是很多的东西要更考究。”而作为一个“电影新导演”,他面对的考验是“怎么能赢得团队的信赖,拧成一股绳”,以及用摄影、打光、剧本弥补拍摄条件的局限,用幻想等丰富单一密室场景。

创作同样也是快乐的。拍摄进入到第20多天,他开始认为有些烦躁的,因为每次都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场景。但是“当演员们来了以后,他们进入角色去演绎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是那一刻就什么烦躁的情绪都没了,就会认为好高兴。”

在片场很多时候,他甚至不喊卡,“因为我认为只要不喊卡的时候,他们也总能给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我就很怕喊卡了以后错过了一些东西。”

韩寒导演作为监制、出品人参加,与亭东影业副总裁、制片人李雯雯的牵线有关,她也是《报告老板》《万万没想到》的制片人。“在看了剧本之后,她表示特别喜欢,说必定要投这个项目,然后给韩老师看了,韩老师挺喜欢的,成片出来以后,韩老师认为特别好。邀请偶像做监制,然后韩老师也特别痛快就答应了。”然后韩寒根据自己成熟的导演经验,帮《扬名立万》梳理了一些情绪方面的细节。

将来,他希望继续以导演为重要工作,可能会作为演员客串。对于正在预备中、风闻为职场题材的下一部作品,他表示重点不在于题材,而在于从什么角度诠释,“因为我这个人其实特别讲究,特别想来点创新的东西,就是别人没拍过的或者没想到过的一些东西,我们想到了,这让我感到特别高兴。好比拍青春片,假如观众都能想到青春片该怎么拍,那要我们创作者干嘛?”

在电影的最后,一群电影人逃出别墅,来到草地上决心通过电影将真相公之于众,那段情节,是刘循子墨最激动的一刻,直到现在“想起来依然想哭”。片中小人物们的片刻温顺与仁慈还有很多,好比最后在越南炙热的阳光下,白帽子少女一路远去,李家辉伸出去又静静收回的手。

而这些人性中的光亮与暖和,就如同影片后半段通亮起来的光和色彩一样,会让人认为“电影真好,造梦真好”。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