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1-10
20年前,导演黄建新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将镜头对准真实市民生活场景,中国城市电影的视角获得进一步拓展;10多年前,一部《建国大业》,将主旋律电影与市场和观众更慎密地结合起来。现在,他携新作《1921》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
黄建新参加《背靠背,脸对脸》观众会晤会
6月14日当天,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黄建新的老电影《背靠背,脸对脸》时隔27年在主席回顾单元与观众会晤,其本人也到影院与观众现场观影交流。同日,《1921》片方也宣布了“赤子心”导演特辑。
据悉,《1921》里有很多触动人心的细节都是建构于历史真实之上的艺术真实。细节的真实感,是这部影片颗粒度和质感的重要依托。在拍摄过程中,《新青年》杂志放在桌上的每一期和剧情时间可否对得上,连看不见的内页、再到印刷厂的机器是不是那个年代的产物,黄建新都会亲自检查。
黄建新曾凭借电影《埋伏》拿下柏林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凭借《背靠背,脸对脸》拿下金鸡奖最佳导演;其监制的《投名状》《十月围城》两夺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他还以导演、编剧或监制身份缔造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引领中国主旋律电影成长的全新模式。2019年监制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更是以“小人物、大情怀”让人眼前一亮。
假如说《建党伟业》多是将人物描述蕴含在历史论述中,那么《1921》中的人物则聚焦感更强,在历史细节中的情感流露更加突出。此外,电影选取1921年作为横截面,在史实基础上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创新性地以李达作为主线人物之一,叠加谍战、动作片元素,展现出了建党前后惊心动魄的过程。
对于这位生命力与创作力旺盛的影坛奋斗者,也许《1921》是他的新起点,他依然会继续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时代中熔铸自己的电影作风,为观众带来恒久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