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大结局,二郎出走,秉烛苦守,你满意吗?

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开篇语:《风起洛阳》从一个小人物的仇恨说起,逐渐牵出来足以翻天覆地的大棋局。

39集太短,总感到意犹未尽,你认为呢?

可能由于电视剧的观众重要是女性群体,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剧目都是大女主剧。

《风起洛阳》另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的硬朗感到。

剧终后,回头来看归藏凤的这局棋,条理清晰明了,步步为营,玩的就是人心的贪欲。

一切从繁华中的暗涌开始,一切在称颂圣恩的阴影中结束。

大风过境,神都依然繁华喧哗,人间盛景下,似乎一切都未曾改变;

殊不知,保持这天堂般的模样,要以多少人铺洒热血为代价。

结局时聊聊感受,剧集太短,有些留恋!

01

,高秉烛打开格局,由复仇到守护

从一个因仇恨而生,为复仇而活的人,到一个以“守护神都”为信仰的奉献者;

高秉烛从一个市井小民活成了大格局的“崇高之人”。

他不只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动力,更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当初他曾许下誓言,要带着不良井众人走出去,与神都子民共享盛世繁华;

而结局也是很成全他的,梦想得以实现。

一个小人物得以改变一个人群的命运,谁还敢说他不是成功者?

02

,百里弘毅的可贵之处:历经风雨,坚守本心

高秉烛有头脑,有身手,有胆量,但双拳难敌四手,孤掌也难鸣;

所以百里弘毅这个第一神助攻就非常重要。

假如只把二郎当成是助攻,那就真的小看了马伯庸,也忽略了小可爱“白浪”的存在。

百里弘毅经历的风雨与磨难,不比高秉烛少,同样,他的成长虽然内敛,却不可小觑。

从最初的木石心令郎,到最后选择携手七娘,游遍江山大川,可见他心门已开,迎进了一个爱他入骨的姑娘。

从最初那次负气辞官,到最后接下圣旨才又辞官,可见他的又一可贵之处:坚守本心。

聪慧如他,能识破所有,也能看破黑暗,但这都改变不了他的心志。

宦途并非人生唯一的出路,也不是他的心之所向,何必糟蹋时间和生命去迎合不善于的事?

他很幸运,生在高官富贵家,便要利用好这份恩赐,去寻求自己神往的人生。

正如儿时对笼中狮的评价:笼中之兽,威风尽失,绝望至极;

最终,他选择分开,并非回避或逃离,而是对自己的释放。

人生有千万种活法,其中一种叫:自由!

03

,女性角色塑造略有遗憾

纵观整部剧中的女性群像,除了七娘这个人物还算饱满鲜明,其他的,似乎都欠缺那么一点点。

无论是女主武思月,还是备受好评的窈娘,都有些朦胧。

先说窈娘,这是个对外人既世故又冷冽的女人,对心上人能温顺如水,也要含情脉脉;

于理说得通,于情太荒诞。

一个从地狱走出来的女人,好不容易遇到了暖和,难道不会想方设法地留下这幸福吗?

明知道自己只是把刀,却要成为斩断高秉烛仇恨的刃;

假如高秉烛认为十六夜就是他仇恨的根源,她的自杀,就不怕断了高秉烛的生念吗?

假如高秉烛看得清十六夜只是工具,那她的放弃,又有什么意义?

窈娘本该更有深度一些,惋惜,也仅此罢了,终究被塑造成了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

再说说女主武思月的结局。

柳十郎这个角色的作用是什么?除了引出二郎的那一句“困兽”理论,真不知他还有什么功用。

奉御郎叛乱大罪,最后没有付出身命的代价,或许全靠柳十郎的搅局。

武思月救哥哥心切,能够懂得,无论他是否罪大恶极,不管他是不是罪该至死,她为他挡暗箭,可敬;

但这暗箭的安排,是否有意义呢?

难道只是为了不让高秉烛左右为难,要了无挂念,一心为联昉效力吗?

或许作者和编剧在生离和死别中二选一,石头剪刀布的结果?

而其他的女性角色就更不值得去深究了。

被渲染得出类拔萃的春禾,春秋道里的女杀手们,还有身居高位的焕相;

每一个都眼神狠辣,前期渲染到位,可从头到尾,缺乏些爆发点。

好比,到刺杀时,才恍然大悟,春禾与东川王之间原来还有密切关系?

好比,从头到尾,被人敬佩的焕相就是个“祥瑞物”?有种白期盼一场的感到。

结束语:

风雨洗礼之后,有些人成为了顶天的树,有些人坚守本心依然做自由的飞鸟。

神都万象,转瞬就淹没了这些成长的脚印;

大风止,也许只有自己才记得,有些故事曾发生过,有些人曾来过。

余生如何过,守候“信仰”,漫随本心,便是最好的活法。

表面未曾改变的神都,实则依然物是人非,片尾曲响起,莫名只想随二郎去看大好河山……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