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古城西安路演 黄建新回西安倍感亲切

来源:更新:2022-01-10

7月9日,正在热映的电影《1921》最后一站路演走进古城西安,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制片人任宁,演员黄轩、王仁君、韩东君、王森、彭楚粤、白宇帆来到这座历史悠长的城市,探寻红色足迹。《1921》由腾讯影业、上影集团、三次元影业、中影股份、华夏电影、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出品,目前累计票房已达3.9亿,猫眼评分9.4,淘票票评分9.3,作为“庆贺建党100周年”重点影片,以文艺作品的力量传承建党初心,深受观众认可。

映后交流现场,主创们不仅用陕西话和“老乡们”亲切互动,还入乡随俗蹲着吃起了“Biangbiang面”,收获全场热烈呼应。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的赵文涛董事长莅临现场,为从“西影厂”走出的黄建新导演而骄傲。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也是一名党员,因片中百年前前辈的无悔牺牲备受触动:“以后不管有什么艰苦,我也愿意第一个上!”而另一位观众感慨熟悉到了建党不易,倍觉“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幸福。更有很多带着孩子来收获党史教育的家长,感慨“一部电影就能让孩子了解那段历史,激动到流泪”。

重回故地黄建新感慨良多 拍摄影片就像大雾中追一盏灯

黄轩重演鲁迅醒世恒言 “中国的路必须自己走”振聋发聩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灿烂的文化、开放的文明在这里融汇,也充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留下的坚实足迹。来到西安自然要“入乡随俗”,映后交流现场,《1921》的主创及演员们蹲着吃起了“Biangbiang面”,用和影片一样充斥温度的亲切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黄建新首先用陕西话和在场的“老乡们”打招呼,回到故乡感慨良多:“我上完大学就到了西影厂,在这里工作了18年,拍了快要50部电影,受益匪浅。西影厂留下了我的青春记忆,回到这里很有感触,情感太深了。”他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1921》的初心:“之前《建党伟业》拍的是十年间的故事,此次我们选择了一个横切面,聚焦1921年前后。而拍摄讲述建党这群年青人心灵源动力的故事,也是为了最初的梦想,在大雾漫溢中,找到那盏灯。有时候那盏灯你要追一辈子,因为你的酷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的赵文涛董事长现场盛赞《1921》:“黄建新导演是我们的功劳导演,也是西影厂的骄傲。”

最后一站路演来到西安,制片人任宁被观众们的热忱所沾染,回顾从党的诞生地上海开启,一路走来追寻“红色足迹”的过程,既荣幸又激动:“拍摄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人的凝集力,而这一路上每次和观众们会晤,感受大家的爱好,也让我领会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对前辈的真挚敬意,我想这可能也是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力量,真的很感激大家。”

扮演李达的黄轩,分享了自己走进角色过程中的感触:“感恩通过此次机会,能够和百年前的前辈对话,他们的意志沾染到我,在拍摄时有很多刹时我因为投入其中而激动落泪,也希望观众们看完电影,能把革命的火种薪火相传。”现场他还演绎了被观众评价为“与课本梦幻联动”的高光戏台词:“我想,希望是本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片中李达引用鲁迅在1921年发表的《故乡》中的这段醒世恒言,告诫私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张国焘“中国的路应该自己走”!这一细节设计,拉近了前辈和我们的距离。而黄轩原汁原味的还原,收获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王仁君诠释伟人备受洗礼 韩东君深深沾染于黄导工作热忱

大学生党员观众深受启发“有艰苦我愿意第一个上”

扮演毛泽东的王仁君是第一次来到西安,现场他也跟着导演黄建新学习了陕西话:“吃biangbiang面,喝酸梅汤,看《1921》,嘹咋咧!”对于观众们的肯定,王仁君荣幸又激动:“大家给我的掌声,我认为是来自于对主席发自内心的敬佩。一百年过去了,恰是因为前辈的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所以更应该继承他们的精力。”在他眼中,介入本片呈现青年时期的主席,是一次灵魂上的洗礼。回忆起片中毛泽东和李达、王会悟吃饭的戏份,王仁君还分享了很多细节:“当时桌上摆着的都是上海的时令菜,还原时代感,还贴心地在我面前摆上了主席爱吃的红烧肉,因为片场要拍三个机位,所以其实我吃了很多遍红烧肉,吃到最后都有点颤抖了。”

韩东君感慨参加《1921》这样一部充斥使命感的电影,是可贵的学习机会,能进入到建党的年青人们的生活之中,沉浸式感受建党的艰辛过程,从而更好地出发。现场他分享与黄建新导演合作后,收获颇丰:“黄导非常留意细节,还非常勤奋,天天只睡3、4个小时,却在现场充斥热忱,这样的敬业精力也一直影响着我,更好地投入工作。”扮演工人运动领袖李中的王森,在拍摄罢工运动的时候,因完全沉浸入戏,一遍遍全力呐喊而喊哑了嗓子,却正好真实还原了当时奋力对抗的工人们的状况,这一细节同样打动了很多观众。现场王森也再度演绎了这段鼓舞人心的情节,高喊台词“这里是中国人的地方”!带动观众们一起喊出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彭楚粤在片中扮演“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方豪,坦言自己抱着恳切的学习立场,提前研究人物背景和关系,更为前辈救亡图存的一致口号而感触:“方豪是一百年前‘90后’,但他身上的爱国精力,值得每个时代的年青人和学生们学习!”白宇帆此次出演《1921》,被黄建新导演为了一个镜头拍到凌晨5点的敬业精力所鼓励,还亲自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一百年很长也很短,作为一个西安人,我看到了西安的快速成长,这与党的带领密不可分,所以通过电影看到百年征程的起点非常有必要。”

现场一位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大学生,同时也是党员的观众,看完电影后十分惊喜于片中对“五四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呈现,并对于这种比课本更直观的创作深受启发:“因为前辈的创举,我意识到我作为中国共产党员身上的义务,也许现在不用像一百年前那样去牺牲,但以后不管有什么艰苦,我愿意第一个上。”

随着现场氛围被点燃,全场观众跟着主创们一起合唱《国际歌》:“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这一整洁有力、激昂彭湃的高歌,穿越了百年时空,同频共振发出最强音,仿佛一次对开天辟地的前辈们的“深情拥抱”。随着黄轩再次还原台词,呼喊“咱们中国的路”,全场回应“必须得咱们自己走啊”,颇有沾染力的场面,正如影片中那群平均年纪28岁的年青人,义无反顾、保持信念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热血豪情。

电影由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义务公司、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出品,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寰亚电影制造有限公司、无锡七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津阅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文映像(北京)影业有限公司、新丽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结合出品,目前正在全国热映中。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