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
同一部电影既被捧为神作,也被踩到谷底,这种情况似乎并不多见。
《指环王》确实是新千年电影的重要里程碑,它开创了奇幻史诗巨制的先河,共获得30项奥斯卡提名,其中第三部至今都是单届获得奥斯卡最多的电影之一。
而《指环王》的原著《魔戒》影响力更大,被称为“现代奇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为后世奇幻文学建立了参照模板,J·K·罗琳、乔治·R·R·马丁、斯蒂芬·金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都是读着《魔戒》长大的。
假如你想要迅速知道《魔戒》到底“神”在哪里?或许能够从了解“魔戒之父”J.R.R.托尔金开始!
因为不管是他开天辟地的脑洞、享受生活的乐观立场,还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都能够成为你走进“魔戒”的轻松有趣的入门指导。
“
1
前所未有的脑洞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设想过身边可能存在第二个世界?在那里,人类、精灵、巫师、矮人和半兽人毫不违和地生活在一起。那么,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有人把这个世界的画卷展开了来。
这个人就是托尔金。
电影《霍比特人》
托尔金是一个语言学家,爱好冰岛语、挪威语、古日耳曼语等各种古老语言。他十三四岁就开始自创语言,平生共创造了十多种语言,其中他最满意的,是基于芬兰语创造的昆雅语。
昆雅语仿佛是从欧洲古老浪漫的神话中走出来的,无论书写,还是吟诵,都优雅诗意,富有美感。并且它拥有宏大的词汇量、严谨的语法系统,成熟到能够日常使用!
托尔金书写昆雅语
但希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昆雅语,似乎又是不现实的。于是,托尔金干脆开始脑洞,塑造了昆雅语的使用者——高贵而美好的精灵,以及精灵生活的一全部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能够随便地使用“elen sila lúmenn”(昆雅语,意为“星星照亮我们相见的时刻”)问好。
电影《指环王》中的精灵
托尔金脑中虚构的世界,恰是我们在电影《指环王》中看到的恢弘宏大、带有中世纪古韵的中土世界,它严谨、统一到好像真实存在过一样。
从左至右:巫师、人类、咕噜、霍比特人
其次,中土世界有加起来超过万年的历史,每一个纪元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就像史书一样详实,我们熟悉的《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事,只是浩瀚历史的一朵浪花;
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形象,托尔金绘制了详细的地图,从北方冰封的海洋到南方荒芜的沙漠,从东方的矮人王国到西方大海彼岸的蒙福之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细致入微,无比可信;
中洲地图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托尔金还为中土世界书写了独一无二的创世神话。就像《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一样,全部中土世界由众生万物之父伊露维塔创造,宇宙从大乐章中诞生。
托尔金终其平生,都在不断构建和完善他的中土世界,他去世后,更是留下了七十箱文件,每一箱都有数千页未公开的作品,包含故事、传说、四千多行诗歌以及更多的书信。
托尔金
正因为托尔金的这种匠人精力和对细节强迫症般的寻求,当你走进中土世界时,立马就会被他的脑洞所震动,甚至会认为这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良久之前的人在讲述他的真实经历。
《精灵宝钻》,讲述中洲缘起的创世神话故事
“
2
酷爱生活的霍比特人
假如你以为托尔金是个成天关在屋子里研究语言,沉溺于想象世界,而对现实生活毫无兴趣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托尔金其实非常酷爱生活,连他自己也笑称:“我就是个霍比特人”。
《指环王》电影花絮
作家乔治·索亚造访过托尔金一家,当时的情况仿佛是忽然闯进了霍比特人的袋底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托尔金会带我去楼下的客厅喝茶,聊天的内容完全和文学无关,而往往是孩子们的生活、孙辈们的生活、托尔金喜欢打理的那个花园、工党的各种罪恶、食物价格的上涨、牛津的商店越来越差劲、某种商品越来越难买到......”
或许是因为托尔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3岁时父亲客死异域,12岁时母亲也不幸离世,由神父抚养长大,所以成年的托尔金才特别看重家庭和日常生活。
16岁时,托尔金与大自己3岁的伊迪丝陷入热恋,1916年两人终成眷属,相知相守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光景,育有三儿一女。对托尔金夫妇而言,幸福的源泉就是对家庭的爱,也恰是这种爱将他们结合在一起,直到人生尽头。
托尔金和儿子
并且,在托尔金一家,有一个20多年不变的传统——每到圣诞节,托尔金都会用圣诞老人的口气给他的孩子们写信。他的信贯串了四个孩子的童年时代。
圣诞老人托尔金的信并不是简单的祝福和鼓励,而是他自己自创的北极童话,附上精心绘制的插画:北极熊把月亮摔成了四瓣儿,让住在里面的人掉到了后花园里;圣诞老人和屋底洞穴里的半兽人部落之间发生了战争……
托尔金给孩子写的圣诞信,
快要2000岁的圣诞老人,写信有时候会手抖
托尔金一家
假如不是酷爱生活,不是对生活怀着一颗纯粹好奇之心,托尔金或许就不可能塑造出乐观勇敢、酷爱生活的霍比特人,也更不可能把《魔戒》的结尾放在霍比特人的故乡夏尔。
在托尔金看来,家庭和故乡是生活的中心,日常生活才是最值得称颂的。
《霍比特人》精装插图本
“
3
绝望中的灵感迸发
托尔金的人生也并非完全像童话一样,充斥甜蜜和美好。
负伤的一战士兵
托尔金深感战争的无意义,也开始表现出对权力、机械化的排斥,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心,而写作成了他抒发情绪的出口。
传记电影《托尔金》,尼古拉斯·霍尔特扮演托尔金
托尔金一有机会就写作,在肮脏的茅屋里、阴暗帐篷烛光下、炮火隆隆的战壕里都能见到他写作的身影,宏大中洲传奇也在蛮横无情的战场上初现雏形。
日后,在给儿子克里斯托弗的信中,托尔金写到中土世界带给他的治愈:“我选择了将经历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和象征,好比魔苟斯、奥克,以及精灵(代表美好与恩典与艺术)等等,这些让我挨过了艰苦的岁月,我至今还从当时的构思中汲取养分。”
托尔金
中土世界不仅赐与了托尔金力量,也强烈而真切地触动着大量读者和观众的共情感受,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所处的现实。
在《魔戒》里,黑暗和险恶乘机而动,它在友情之间种下猜忌,让人性浮现出贪婪和丑恶,但最后,成功遏制黑暗、战胜险恶的,不是盖世英雄,不是强大魔法,而是普通人心中坚守的爱、信念和希望。
就像书中说的:“魔影终归只是微小之物,且会逝去,而在魔影终究无法触及之处,光明和崇高之美永存。”
电影《指环王》,“为弗罗多而战”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魔影”做斗争——贫穷、疾病、亲人离世、情感难题,这些事情消磨我们的抵抗,让我们认为无力。
在一切都陷入绝望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当面对属于自己的那份“魔戒”诱惑时,你又是否能坚守对美好事物的信仰?这些问题,你或许都能在托尔金的中土世界里找到谜底。
《魔戒》插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