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1-10
“爱奇艺将撤消将来几年的偶像选秀节目和任何场外投票环节”。
8月25日,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忽然宣布了这个重磅消息。从2018年《偶像练习生》到《青春有你》一二三季,短短4年时间,爱奇艺的偶像选秀极速火爆到戛然而止。
9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饭圈”乱象等问题的通知。其中要求:广播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得播出明星子女参加的综艺娱乐及真人秀节目。
或许从5月初的那场“倒奶”风波就该预认为,打投攀比、集资糟蹋的风气整肃已刻不容缓。只是沉着事后,我们不禁要问偶像选秀的将来该去哪?
萌芽:借鉴韩国produce101模式,诞生即巅峰
纵观内娱选秀历史,有两个波峰。
第一段是05年开始的“超女”、“快男”,至今05年超女决赛仍保持着电视综艺的收视纪录。
街头巷尾响彻着“想唱就唱要唱的洪亮,就算没有人为我拍手”的旋律,带动了一批有着明星梦的少男少女投身选秀大潮。
第二段则是2018年开始,借鉴韩国produce101的模式,爱奇艺和腾讯先后推出团体类选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将内娱选秀推上又一个小高潮。
这两档节目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偶像练习生》即便已经完结了3年,依然是热播榜的常客,位居top20之列。
图源:云合数据
偶、创的出现,为观众带来了限定团、C位、打投、直拍、大vocal等新概念。粉丝被冠以“全民制造人”的名号,通过网络投票,购买赞助商品投票等方式,全权决定选手的去留。
与传统的选秀相比,偶、创的观众介入程度更高,沉没成本也更高,与视频网站的粘合性更强。
很多年青观众因为《偶像练习生》,成为爱奇艺的新会员,2018年上半年,爱奇艺会员范围达6710万,同比陡增75%。近邻的《创造101》的总决赛播放量也冲破40亿,人们对偶像选秀的热忱,似乎又回到了曾经的全民选秀的年代。
101系选秀也成为话题度和曝光度最高的综艺类型。此后3年,“爱腾优”持续瓜分着选秀市场这块肥肉。
成长:人才缺乏炒冷饭,后续乏力
《偶像练习生》开播前,总制造人姜滨亲自去娱乐大公司拜访,再在主动上门的小公司中筛选出有潜力的男孩。最终,从87家公司的1908位练习生中筛选出了100位练习生。《创造101》则将筛选的范围扩大到457家公司的13778名练习生,做到了真正的百里挑一。
公司对练习生们多年的造就积累,在2018年获得了变现。
偶、创走出的两个限定团,质量也不负众望,蔡徐坤、杨超越等人也算在娱乐圈有了姓名。
然而,优质的苗子就那么多,造就远远跟不上供给的速度。一年一次的选秀频率,很快掏空了练习生的库存。
《少年之名》总决赛14强名单中,曾参加过类似选秀或是有过出道经历的,竟高达11人,“回锅肉”占比近八成;《创造营2021》干脆吸收海外成员,来丰富选手的构成。
经纪公司则开始剑走偏锋,开始囤积练习生,把手伸向年纪不足10岁的未成年。8月21日,平均年纪只有8岁的天府少年团宣布出道,当下引发争议,24日宣布解散,成为了史上成立时间最短的团队。三天限定团,出道即解散。
然而,市场就那么大,承载不了一次涌入几百名新人的局面。不管竞赛时多热闹,出道后的限定团多少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前火箭少女101的赖美云曾吐槽,现在的晚会喜欢邀请演员唱歌,在团时还能有一些舞台,解散后根本没有可供自己唱跳的机会。
所以,粉丝消耗时间和金钱以为在帮偶像完成梦想,往往是和梦想背道而驰,为娱乐圈输送了一批“准演员”。
没有舞台,没有售后;
进组拍戏,直播带货。
繁华与爆雷共存:集资、打投、充会员,全方位压榨粉丝
纵然没有续航男团女团的才能,纵然人才缺乏,但每一年的偶像选秀总会如约而至。平台乐此不疲的原因只有一个:有利可图。
首先,偶像选秀作为原创内容,有吸引会员的才能。每到选秀季度,会员收入便稳定增长。《青春有你2》播出时,爱奇艺的会员收入为46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35%。一档选秀通常有3-5个衍生综艺,采取正片免费 衍生综艺付费会员制的方式播出。
对比19年和20年综艺会员内容的有效播放量,能够看出人们对衍生综艺的旁观欲望正在增强,有助于衍生综艺的广告植入。
其次,将投票、打榜蔓延到节目的每一个环节。粉丝的介入感越强,花钱的欲望也越强烈。
《明日之子之乐团季》以打投的形式,决定哪些选手能够一起表演舞台。
《创造营2020》设立直播许愿池,粉丝通过积攒“心跳值”(心跳值可充值获得)的方式完成解锁,选手才能为粉丝直播跳舞、吃饭等等。
图说...
3个月里,平台和广告商结合,将选手作为商品,将其利益最大化。选手的个人价值将完全取决于粉丝的投入。结果是,平台和广告商赚得盆满钵满,粉丝却是受苦又受累。
有人形容选秀时期的集资,就像自己孩子被绑架,不打钱便再也看不见ta了。所以,当粉丝踏入粉圈后,被一篇篇“哥哥姐姐只有我们了”的虐粉小作文刺激,以白嫖为耻的枷锁自然地架在了脖子上。
《偶像练习生》播出时,粉丝有组织有目的地展开集资,20强的集资总额超过1000万。到了2021年的《创造营》,单单是C位的刘宇一人的集资就超过了2000万。成团位最后一名都有700多万的集资款,“最低花费”的门槛提高了十几倍。
当然,这其中可能存在倒灌的行为(即把钱存入、再取出、再存入,制造出虚假繁华的气候),但不可否定的是,选秀集资越来越内卷,形式花样也越来越多。
最开始粉丝只是在owhat上为自己的偶像筹款,到后来和其他选手进行限时pk集资,刺激粉丝打钱,类似5分钟集资38万的短时间任务,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最后演变成,两个节目选手的粉丝结合起来battle。不仅为了自己,也为全部节目的荣誉。
不止要考验集资总额,还要看介入人数,计算人均值。介入的人数越多,代表着路人缘越好。所以很多粉丝不惜以自费的形式,拉拢身边的人来凑人头。
一旦输掉集资battle或是没有达成集资目标,作为粉丝还将接收处罚,内容以打榜、反黑和打钱为主。
图源:微博
然而,这些出钱出力的粉丝,很大一部分是学生,甚至是未成年。
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7000多名中学生介入的调查表明,44.9%的中学生会线上应援。选秀类节目诸如《青春有你3》,19岁以下占比31%,这意味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未成年人,他们还尚不具有独立经济行为才能。为了给偶像打投省吃俭用,被诱导进行超前花费,逐步滋长出社会、法律问题。
一些后援会敛聚了大量金钱,账目不透明公开,数据作假,甩锅节目组压票。实则中饱私囊,喜提“海景房。
后患:无条件护主,网络充斥攀比撕X风气
当把心爱的选手送出道后,粉丝就能停止他们的猖狂行为么?不,显然只是开始。
选秀爱豆,大部分是由粉丝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在他们还没有自己的作品时,就被推上了高位。粉丝通过点赞、转发、打榜等行为,创造了可资本化的流量和数据。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爱豆在恋爱、塌房后,粉丝会异常愤怒或者无法接收现实。
而畸形的C位、番位概念,则加深了不同粉丝群体之间的矛盾。男团粉丝掐着秒表计算MV里每个人的时长;一张电视剧海报,改变名字的次序就会腥风血雨。
这样的状况不仅存在于选秀出身的明星。
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明星,ta的作品德量和流量越是成反比,粉丝越疯魔。
从前,吴亦凡被拍到和女生在一起,老是有粉丝为他“洗白”,或是冲到女生的微博评论下辱骂,或是抢占新闻评论前排,塑造他“清清白白大男孩”的形象。
这样抢占话语权的控评,也使得很多路人已经不敢在网络上,带着明星的本名发言,一不小心便会被辱骂。
吴亦凡被控强奸批捕前,粉丝心尖尖上的是他的高奢代言,当最后一个代言LV也提出解约时,她们才意识到一切都成了泡影。30岁的吴亦凡,影视综艺作品全手下架,只剩下粉丝过去清点的所谓时尚杂志封面和代言产品的销量,能够证实他演艺生涯9年的价值,听着可悲。
可偏偏市场就是盯准了“韭精中毒”的粉丝,用数字量化明星的价值,收割短期的效益。这也是为什么吴亦凡、郑爽之流演戏稀烂,却依然能日薪208万。
明星越来越膨胀,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粉丝对偶像的爱也愈发盲目。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不论明星还是粉丝,极有可能做出出格的事。
今年5月,网络上传播一段“倒奶”视频。一群大爷大妈将全新的某品牌乳制品倒掉,只保存瓶盖上的投票二维码,卖给选秀节目的粉丝。
人们看着一桶桶的奶倒掉,惋惜又愕然。
随后,该乳制品赞助的《青春有你3》被紧急叫停。
其实从2019年开始,101系选秀节目就在有意识地用“撑腰”“助力”等词语替代“投票”。同时,请来国家级的老一辈艺术家做导师,参加选手分享书单等环节,使节目看起来充斥正能量。
但只要观众集资、投票环节一天不撤消,数据造假、跟风花钱、对喷诅咒等问题就一天不会铲除。
随后,《进一步增强网络综艺节目创作播出治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选秀类网络综艺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严禁引导网民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腕投票。此举相当于完全割断了选秀节目的投票之路。
或许对观众来说,现在恰是该歇歇的时候。给市场喘气的时间,也给练习生们成长的时间。爱奇艺暂停偶像选秀,与其说是政策重压下的不得已,不如说是顺势而为。
爱奇艺宣布暂停选秀后,多家短视频平台也陆续宣布撤掉明星榜单,解散打投的粉丝群组,追星集资类app也纷纷下架。
“清朗”行动的整治力度,受到了“苦饭圈久矣”的网友好评。人们展望着流量时代快点过去,还给年青人一片和平的环境。
至于偶像选秀,它从草根时代走来,经历了流量时代的变革,下一步它或许会换成另一种形式卷土重来。
可不论变换何种形式,制造平台都要时刻切记自己的社会义务感,重视节目的价值观传递和审美引导作用。结合内地娱乐圈和华语乐坛的近况,去发掘选秀节目的多种可能性,而不是套搬韩娱模式,生产同质化的节目。在人员选择方面,不仅重视业务才能,更要过滤人品、文化水平,打造德艺双馨的
偶像,为青少年受众做好榜样。
毕竟,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开出俏丽的花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