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文|诸神的恩宠
引言
许巍是我最喜欢的歌手之一。
2003年,有个小伙伴告诉我,她已经听许巍好几年了。
现在19年过去,许巍,依然是那个酷爱音乐的赤子。
01爱上音乐
1995年,田震《执著》红遍大江南北 。
有细心的歌迷发现,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同一个人——许巍。
许巍生于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那是许巍第一次听到吉他。
他说:“没有任何乐器能那样吸引我。”
16岁时,他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
18岁那年,他拿着吉他初次登台,为歌唱家李光曦伴奏。
上台后,麦克风离他有一米多远。
他太紧张,以至于蹭着步子,一步步蹭到了麦克风跟前。
此后,他频繁参加各种演出,还获得西安市碑林区第一届吉他冠军。
临高考前,他干脆放弃考试,背着吉他去各地走穴。
一年后,许巍回到西安,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
1990年,他放弃调入第四军医大的机会,从部队复员,成为一名职业吉他手。
不久,他组建“飞乐队”,预备在歌坛大干一场。
然而,乐队诞生9个月后,就迫于生存压力解散了。
那种幻灭感,一度让他差点崩溃。
西安,是许巍的故乡。
然而,天天,他都被孤单感所包裹。每刻,他都想要逃离故乡。
02北漂蛰伏
1994年秋天,许巍坐上绿皮火车,只身来到北京。
不久,他签约红星社。
当时,老板找他谈合约。他只提出一个条件,公司不能干涉他的音乐创作。
假如干涉,就放弃签约。
那时的许巍,才26岁。他渴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摇滚巨星,住别墅,开跑车,风光无穷。
来北京的第二年,许巍把自己给女朋友写的《Don't Cry Baby》,改名《执着》后,交给了田震。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90年代,国内多半摇滚歌手还挣扎在温饱线上。
许巍就是其中之一。
1997年4月,许巍发行首张专辑《在别处》。这张专辑里,充斥了颓废美。
当时,张亚东是许巍的经纪人。
他俩一致认为,这张专辑会火。果真,专辑面世后,销售量高达50万张。
初战告捷。
不久,许巍又推出两支单曲:《两天》和《青鸟》。
歌火了。然而,许巍还是穷困潦倒。
他成天蜗居在出租屋里,沉浸在音乐世界中。
一练琴,就是几个小时。
他内心深处渴望成为摇滚巨星。而每当面对人群时,他却只想逃离。
北漂3年后,许巍依然没办法爱上北京。
在西安,他已小有成就。到北京后,他却穷到要蹭饭。
03至暗时刻
2000年,许巍发行了第二张专辑《那一年》。歌词一如既往地压抑、悲痛。
那一年,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经历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患病后,他天天要和一万个轻生念头做斗争。
那种感到,如坠地狱!
当时,他吃住都在一个好友家。
好友怕他一个人出事,走都到哪里,都带着他。
录专辑时,他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CD机,放披头士的音乐。
听完,才有一点力气去录歌。
《那一年》的歌词里,也道出了他当时的彷徨与无助。
“这么多年 你还在不停奔跑
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飘渺
在生存面前那纯洁的幻想
原来是那么脆弱不堪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找不到你该去的方向”
眼前的这个人,留着板寸,衣着普通,神情羞怯。
后来郑洋才得知,那段时间,许巍正在和红星解约,状况很不好。
《那一年》发行后,没有预期中那般大火,这让他萌生退意。
当时,他已经30岁,却连一张100块钱的专辑,都买不起。
还有一次,发小恳切地对他说:“你的歌真的太难听了。你为什么不听听张学友。多听听他的歌,兴许你还有希望。”
重压之下,许巍越来越自卑。
他心想,作为一名歌手,出了两张专辑,却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可能,自己真的没有当明星的命。
04音乐治愈心灵
在抑郁症患者眼里,全部世界,都一团巨大的灰色。
那时候,许巍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天天,度日如年。
他看精力科,吃安眠药,服百忧解。
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次,他动过轻生的念头。
最终,还是音乐疗愈了他。
列侬的那首《Imagine》,让他激动到泪流满面。
“不再贪婪,没有饥饿
四海皆兄弟 想像全人类
共同分享这世界
但愿有一天,你能参加我们
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他第一次发现,原来,摇滚能够如此安慰人心。
2000年,许巍背起行囊,回到西安老家。
他很清晰地知道,音乐养不活他。纵有一百个不甘心,却也只能放弃。
在家调养的那一年,他唯一做的,就是跑步。
天天一醒来,就去公园绕着人工湖开始跑。
刚开始,一次只能跑一两圈。一年后,一口气能跑13圈。
跑着跑着,他头脑里的负面情绪,就清空了。
他把百忧解搁在书架上。出门跑步前,看看它,跑步回来后,再看看它。
就这样,一次次跟药物抗争。
那时,他的病情没有完全好转。但是,他已经学会不跟自己较劲了。
2004年的一个凌晨,他从梦中醒来,骤然发现,自己睡了个好觉。
能睡个好觉,在他看来,已是最大的奢求。
抑郁症逐渐转好后,许巍对音乐的意见也发生了改变。
患病前,他认为音乐只是为了个人表达。
痊愈后,他认为音乐要给别人带来快乐。
他深信:好音乐,应该有一种信念在里面,能让抑郁的人听完认为快乐!
从那时起,他就发愿,自己的音乐也要像列侬的音乐那样,疗愈人心。
05灵光乍现
那一年,许巍去大慈恩寺,参观了玄奘纪念馆。
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西行求法。
了解了玄奘法师的传奇人生后,许巍被他身上强大的精力力量所震动。
他决定,要为玄奘法师写一首歌。
回家后,不到5分钟,《蓝莲花》的旋律就出来了。
不久,老友姜弘给他打电话,邀他参加百代唱片。
2001年,许巍二次进京。
第一次当北漂时,他一心想成为艺术家。此次进京,他放低了身段。
他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既然是普通人,那就写普通人能听懂的歌吧。
心态一变,创作作风也悄然变化。
2002年,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面世。这张专辑一改往日的颓废作风,词曲阳光暖和。
《时光·漫步》发行后,好评如潮,还获得第3届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专辑。
专辑主打歌《蓝莲花》,更是成为许巍的代表作。
一时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神往。”成为无数文艺青年的口头禅。
许巍,终于火了!
音乐治愈了许巍。
许巍又用音乐治愈了更多人。
一次,他去深圳演出时,一个歌迷冲上台,非要当面感激他。
原来,那位歌迷也患有抑郁症。大夫建议她多听音乐,她就一直听《时光·漫步》。
这件事,让许巍备受鼓舞。他终于看到了自己音乐的价值。
2005年8月13日,许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了首个个人演唱会。
他刚一登场,台下数万名观众便山呼海啸。所有人嘴里都在喊一个名字——许巍。
许巍说,自己一直很孤单。直到开演唱会时,他才发现,自己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孤单。
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和他一起成长。
06每时每刻都在成长
许巍火了以后,争议也随之而来。
有人说,他的音乐没有愤怒,不是摇滚。
有人说,他的歌满是一种作风,毫无创新。
许巍认为,摇滚有着极为丰富的元素。它并不都是愤怒的、呐喊的、绝望的。
也能够是平静的、舒缓的、治愈的。
他认为,作为一名音乐人,摇不摇滚,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好音乐,用音乐安慰人心。
从抑郁症中走出来后,他经常研读佛经。他后期的音乐中,也经常透着浓浓的禅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空谷幽兰》。这首歌,是他向弘一法师的致敬之作。
歌曲的创作灵感,源于一次游玩经历。
2011年9月的一天,许巍和家人去终南山玩。
行至秦岭深处,日落时分,群山暗淡下来,眼前的山顶上,却有一片金光。
许巍掏出手机,拍下了那副画面。
随后,他在手机上写下16字:青峰之巅,山外之山,晚霞寂照,星夜无眠。
与此同时,旋律也自然而然从心底流淌出来。
这首歌,后来被收录进专辑《此时此刻》。
2012年,为制造《此时此刻》这张专辑,许巍花了一年时间写歌词。
为一句词,他能够冥思苦想一整夜。
几年前,许巍在北京郊区租下一处果园,把那里改革成工作室。
平时,他就在那里写歌,排练。
一天,乐队成员给他看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酷玩乐队在墨西哥演出时,一对父子去看现场。
儿子患有自闭症。他听着听着,被现场的热烈氛围所沾染,开始哭泣。
随后,父子紧紧相拥。
这段视频,让许巍热泪盈眶。他深知,这就是音乐的伟大之处。
听音乐,是治疗。
创作音乐,是救赎。
后来,他写了一首歌,名字就叫《救赎之旅》。
07复归婴儿
53岁的许巍,回望20多岁的许巍,恍如隔世。
年青时,他渴望功成名就。而现在,他只想读书静坐。
神奇的是,年纪在许巍身上,似乎并未留下痕迹。
今天,许巍仍是“许少年”。
少年,气质简单纯净。
这恰是许巍寻求的生活立场。
这些年来,他几乎不拍广告,不参加综艺。
对看不惯的现象,他不再愤怒,而是学会以孩童的视角去对待,认为“这些人很好笑”。
这种状况,恰是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
许巍说,人生像一趟列车。不同的阶段,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现在的他,天天读佛经,听古琴,赏书法。
练琴时,他眼前摆放的是怀素的《千字文》。
他说,看着那本草书练琴,特别有感到。
后来,他把自己的心得,写进了《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这一切的转变
是如此地简单
这一切的转变
在你不经意刹时”
今天的许巍,以出世的心态,过着入世的生活。
状况来了,就写歌。没状况,就玩。
有人说,他现在的音乐越来越寡淡,不再表达自我,变得像背景音乐。
他却由衷认为,假如自己的音乐能被称为背景音乐,那是对他音乐最大的嘉奖。
从当初的北漂青年,到现在的“许少年”,许巍一直活得真实而通透。
他的音乐里,有一种惊涛骇浪事后的平静。
他的歌声里,藏着一句名言——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写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