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生活中的很多人每日面对这城市的繁华,会逐渐忘记了这个世界不仅有热闹的都会,还有闭塞贫瘠的山区。
其实也有很多描述偏远山区的影视作品,让我们对这里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电影《走路上学》就是根据云南怒江福贡县的真实事件改编,为大家呈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电影重要讲述了大山里生活的一对姐弟,用他们的视角去描述大山中质朴的生活。现在很多90后都是独生子女,几乎没有感受过有兄弟姐妹的快乐,更无法领会兄弟姐妹之间的相爱相杀。
《走路上学》这部影片却为我们诠释了别样的姐弟情深,让人感受到这样的亲情如此暖和,直戳泪点。而这部鲜有人知的高分电影,也不应该被湮没。
娜香和瓦娃是一对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姐弟,因为村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十分不便利,村民们外出都要靠一个“溜索”才能走到江对岸。
娜香天天都会溜索去上学,家里假如需要买东西,妈妈也会让她去。弟弟瓦娃可就没有这么自由,妈妈从不让他独自外出。
因为多年前妈妈在溜索的时候差点掉进江中,她深知溜索的危险性,弟弟作为家中的独苗,妈妈自然不允许他去以身犯险。
但是瓦娃十分爱慕姐姐能够去上学,即使母亲否决,他也经常偷偷溜索过江,在窗外看着姐姐上课。被妈妈发现后,也有姐姐为他当挡箭牌。
娜香的学校来了一位老师,对同窗们非常好,还送给姐姐一双红雨鞋。瓦娃也非常喜欢,姐姐便把鞋子送给了他。
但是第二天他看见别人都穿着新鞋子上学,只有姐姐没有,懂事的他最后放弃了跟姐姐争。娜香明白弟弟的心思,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又获得了一双新鞋。
娜香非常愉快,迫不及待的将新鞋拿回家送给弟弟,但在回家的路上却发生了意外。在溜索的过程中,鞋子掉了出来,娜香为了捡鞋,不慎坠落江中。
姐姐的意外去世给瓦娃造成了巨大的袭击,他天天闷闷不乐,甚至不再开口说话,看着门口的怒江发呆。
几个月后,一座新桥在娜香掉下去的地方建了起来。瓦娃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假如能在这里修一座桥,那他和姐姐就能够手牵着手一起走路上学。但是现在桥修好了,人却不在了。
最后,在父母的鼓励下,瓦娃终于走上了那座桥。他幻想着姐姐还陪在自己身边,两人一起手拉手去上学。
平凡的举措,却足以动人至深,这就是手足之情。假如你喜欢,我能够为你倾尽所有,而我对你的爱,你也会铭记在心。
《走路上学》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最质朴的姐弟情,描述生活中的琐事,重视细节,让观众产生一种共鸣。影片中的娜香和瓦娃,像极了现实中的很多姐弟。
弟弟天天都会站在村口,风雨无阻,只为等着接姐姐放学,然后像一条小尾巴,永远跟在姐姐身后。
而姐姐天天回家后,也会和弟弟分享在学校中遇到的趣事,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零食留给弟弟。在弟弟犯错后,也会第一时间将他护在身后。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最无私的情感,就是手足之情。虽然有时候,他们之间也会有对立面,会争宠,会暗自较劲,但更多的时候是团结。
即使兄弟姐妹之间会争吵,但他们绝不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受到外人欺负。或许他们之间不善于表达情感,但血浓于水的情感,会让他们成为彼此的挂念。
不知要有多大的缘分,才能成为兄弟姐妹。身体中流淌着同样的血液,共同成长,这样的情感,别人爱慕不来,必定要学会珍惜。
《走路上学》自然又不缺乏温情,不是为了动人而动人,更传递出一种现实意义,让观众在感慨的同时,又心生别样的感悟。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走路上学再平常不过,甚至还被视为一种“贫苦”。但是对于怒江边的孩子们来说,走路上学却成为一种奢望。
电影的本意是想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姐弟情深的动人故事去传递这种愿望,意义不凡。
《走路上学》虽然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却拿下了华表奖、金鸡奖等多个奖项,更获得陈凯歌导演的推举,并且还有成龙大哥亲自演唱主题曲,虽然票房不高,但这部良心国产片确实不该被湮没。
不看过这部电影吗?有什么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