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1-10
9月13日,贾樟柯导演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北京首映礼。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导演贾樟柯、监制赵涛,片中重要人物梁鸿、段惠芳,艺术参谋林旭东、欧阳江河、廉毅锐,脚本作者万佳欢,录音指导张阳,剪辑指导孔劲蕾等主创以及各出品方代表来到现场,与观众会晤。“这不仅是一次电影首映礼,更是电影和文学的一次亲朋相聚,”贾樟柯导演说。
活动吸引了来自首都文学界百余位名家。除了87岁的作家王蒙,梁晓声、李洱、徐则臣三位最新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来到现场的文学界嘉宾还包含评论家张清华,学者戴锦华,《文艺报》主编梁鸿鹰,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何向阳,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诗刊》主编李少君,诗人王家新,青年作家班宇等。此外,导演路阳、霍猛,演员齐溪、章宇、王传君、黄尧等也亮相首映礼。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出身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作为最重要的论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段惠芳一起,从新注目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展现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旧事”。
“我年纪大了,平时一看电影我就瞌睡,这个电影我从头到尾都没有瞌睡。”观影结束后,87岁的有名作家王蒙先生现场笑谈。他表示,“这个电影是敢干的,别处都靠刺激、靠特技、靠明星,(这部电影)专门不靠这个。”
映后,贾樟柯与梁晓声、戴锦华、梁鸿、欧阳江河针对《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进行了即时对谈分享。梁晓声说:“由三位作家同业,以和自己的成长、和自己的文学成熟慎密相关的、绝对可信的论述,来把这段历史讲给现在的年青人听,这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和价值。”戴锦华表示,自己对影片中梁鸿的故事深有感触,她同时认为,旁观这部影片需要了解片中作家、文学,有必定的门槛。
重要人物梁鸿认为,巨大的历史叙事在私人情感面前就是一个概念,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历史全部是由他们的情感经历和个体感受构成的。“必定要去看这部电影,就像我们投入生活领会生活一样,投身生活的大海去游泳,才能真正发现海水是如何变蓝的,”欧阳江河说。贾樟柯最后泄漏,拍摄这部影片的目的是为了“解谜”:“拍摄这部影片是为了解开一个谜——这个国家里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此外,评论家张清华、作家徐则臣、班宇也在发表了自己的映后观感。 “我特别喜欢这个题目(片名)——《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最后跟历史相遇。”徐则臣说,“对个体而言,每个人在生活、在人生包含和故乡的关系上,我们都是在一直往前游,直到海水变蓝。变蓝的时候,才能跟最真实的自我相遇。”班宇则表示,他看到片名时想到自己写过的小说《冬泳》:“希望我自己和我的同辈们也能多扑腾几下,游到海水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