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5-26
纪实电影《回家扒龙舟》以纪实结合写意的手腕,以扒龙舟为重要事件和纽带,磋商了归来与分开、传承与近况、不舍与无奈等因文明交错、场域更迭等形构的当下状况。有趣味的是,影片的重要人物(扒龙舟的组织者)有不少是影视行业从业者,也担当了该片的重要创作岗位,叙事环节又包含了扒龙舟的组织策划、龙舟制造、后勤运作及财务治理等具体工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扒龙舟的过程,也是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电影的创作过程,也是作为异域人的扒龙舟者的情感回归。
影片的前二十分钟,基本是重要人物的出场过程,米家次子米承华、长子米成全、米爸米显忠、米妈郑白云以及同为球岔龙舟队组织者的熊卫海等,每个人物的出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拍摄片场或家庭。值得一提的是蛐蛐熊卫海,作为广东工厂流水线上的工长,为扒龙舟与老板请假的对话及状况拿捏到位,“表演”极为自然,其语言“从小看惯划龙舟了,一到这个节骨眼上,有一种心慌的认为”,无论是正常表述,还是出于设计,都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真挚情感的传达。纪录片的“表演”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生活本身,因为有摄影机的存在,被记录者基本是一种自己演自己的状况。米家兄弟因为在影视行业的工作经验,对“记录”和“被记录”都没有违和感,这种状况保证了纪录片的天然质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有些故事片也采取这样的开篇方式,不同的是戏剧冲突的处理,故事片能够完全设计,纪录片重要靠等待与捕获。
对纪录片而言,素材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随同重要人物出场时的副线:米家长子孩子的上学问题、蛐蛐在工厂宿舍给儿子打电话、米家次子孩子关于不同童年的懂得,既有故作轻松的焦虑,也有时光流逝的无奈。在影片快结尾的段落中,有父子路边远望、米成全分开故乡时与儿子的聊天等内容。这种关注与选择并非只是人物背景的考量,而是与影片关于传承和将来的主题密切相关。
影片的摄影处理干净,既有开始时的展示绿水青山优美安静的航拍镜头,也有米承华耕地、鸭子散步的安闲段落;既有庄严神圣感的龙舟起吊,又有龙舟激流横渡的壮观场面。在声音设计方面,影片多处使用山歌,既作为环境音乐,又渲染了情绪,达成了表意功用。片头的回归故乡与片尾的送别都以山歌作为意向。在整体叙事的同时,有机传达了创作者对故乡的爱意。同样观念性的设计还有多处,米妈娘儿三人在地里种香瓜的场景,会让人想起童年,想起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很慢也很苦的从前。不过生日、不走秀但会唱山歌的米妈依然是那些日子的最好阐释。
平淡中见功力,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是记录片恒久的寻求。在记录的同时能将人的情感加以合理呈现,使纪录片更具温度,也是创作者的愿望。本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节和段落。米承华与蛐蛐跳水后聊天时关于“等我们老了再回来”的真情流露、米承华与蛐蛐离乡时家人的送别、结尾处二胡音乐等都表现了一种节制但无尽的乡愁。近年来,以创作者自我家庭为表现对象的纪录片时有出现,如《四个春天》《祥瑞如意》等,这些影像无不是离乡游子的回眸或反思,这样的对故乡的集体回望,也意味着某些我们如此在意的人或物,正无可奈何地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