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3:邓布利多之谜》:魔法失去魅力了?

来源:更新:2022-05-18


原标题:《神奇动物3:邓布利多之谜》:魔法世界失去魅力了吗?


顶着“哈利·波特”光环的《神奇动物3:邓布利多之谜》,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姗姗而来,可谓迟疑满志。但是,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铁杆的哈利波特迷,还是新入坑的“神奇动物”粉,抑或是路人观众,对这部新片似乎都不甚满意。豆瓣评分一路下跌,从第一部的7.7,到第二部的7.0,再到现在第三部的6.1分。同样是大卫·耶茨导演、J.K.罗琳编剧,《神奇动物3》的品德为何下降如此严重?要答复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回到全部“哈利·波特电影宇宙”的起点。


1997年,一位生活在英国、时年32岁的英文女教师乔安妮·凯瑟琳·罗琳从苏格兰艺术协会申请到了一笔13000英镑的赞助,终于能够将她多年的心血结晶——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交付出版。当时的乔安妮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多年前,在火车观光中构思出的这个小巫师的故事,将在将来的20多年间被翻译成73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亿册,并让她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哈利·波特”能够成为21世纪初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大IP,华纳影业功不可没。从2001年首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到2011年推出系列的终章《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在十年里共拍摄影片八部,全球票房超过77亿美元。由于电影比小说有更强的渗透才能,尽管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小说内容有所损益,但更多的观众通过电影熟悉了哈利·波特的故事系列。尤其是从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开始,小说与电影开启了互相促进的成长模式,并借由全球网络新媒体社群的迭代成长,不断提升全球受众的关注度。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限制,哈利·波特小说最终完结于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若仅从文学创作来看,七部曲的终结虽不算完美,但已经相当出色,足以让J.K.罗琳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但是,对于电影出品方的华纳影业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只要对现代商业电影的运营模式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电影产业最大的风险就来自于电影票房的不确定性。而一个电影系列能在十年的时间里,创造每部影片平均约9.6亿美元的稳定票房,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头不可或缺的“现金奶牛”,更是公司治理层对资本市场“讲故事”的绝佳素材。所以,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哈利波特系列的热度必须以某种形式延续下去。这也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神奇动物》系列。


在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神奇动物在哪里》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书中记述了魔法世界里的各种神奇生物。这本书是J.K.罗琳假托“纽特·斯卡曼德”之名创作的,能够看作是作者为进一步呈现构思中的“魔法世界”而进行的尝试,也为其后来的全新创作筹划埋下了伏笔。


2016年底,《神奇动物在哪里》作为神奇动物系列的首部电影上映。这是基于“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首部无小说依托的原创电影,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前传五部曲的开篇。值得留心的是,同年7月,作为“哈利·波特系列正统续作”的舞台剧《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在英国上映,同样属于无小说依托的原创作品。将两者联系起来,不难看出,与IP利益相关的各方,此时的共鸣就是,不仅要给故事体系做加法,并且要在商业模式上做减法——有没有原著小说已经不重要,单靠“哈利·波特”这个名字就能撬开大众的钱包。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并不尽如人意。细究起来,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主舞台都放在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能够用“小场景、大场面”来形容,创作者完全能够像牙雕一样精雕细琢。从小说到电影,专业电影制造团队能够在原著基础上删繁就简,突出骨干,让原著党和路人观众都能各自获得满足。


然而,到了《神奇动物》系列,电影创作逐渐向崩坏的方向成长,其中关键一点就是,IP的利益相关各方想要得太多了——既要定位为哈利·波特前传,展现邓布利多和初代“大魔王”格林德沃的夙愿;还要展现神奇生物,拓展“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范围;又要摆脱“青少年电影”的定位向全年纪向进军,乃至进化成为一个“电影宇宙”……客观地说,系列的首部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还是保持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一贯调性,J.K.罗琳标志性的“悬疑-反转”的叙事模式得以延续,对神奇动物的展现也基本是主线剧情的推动因素。而到了《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中,因为想要兼顾太多,导致大量情节设计走入断头路,使得电影叙事逻辑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又因为参加太多的新角色,而没有充足时间去铺陈人物的成长曲线,使得无论是新老角色都趋于工具化。但也总算在故事结尾留下了一个还算美满的剧情“钩子”,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反派阵营即将要搞大事件的预期。


令人绝望的是,无论是作为一部单独的电影作品,还是作为系列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间段落,《神奇动物3:邓布利多之谜》都难说合格。首先,作为上一部电影尾声铺陈的重点,即反派格林德沃的“夺权筹划”以及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的宿命之战,都处理得非常草率,给人一种“尽快交差了事”的认为。其次,人物的行为念头交待不清,角色集体降智。而作为电影最重要的“神奇动物”,虽然能够看出编导力争让他们发挥推动主线剧情的作用,但实际上却让神奇动物角色更加工具化,甚至让其沦为可有可无的存在。


尽管我们无从得知《神奇动物3》创作过程的全貌,但从电影所呈现出的状况来看,利益相关的各方并非处于一种合力共进的状况,而是一种互相博弈的状况。《神奇动物3》就是这种博弈后的最大公约数,照顾到了各方面,但最后谁都不满意。


《神奇动物3》上映前后,有传言称,华纳影业治理层调整后,有意暂停这个系列的制造。其实,无论是硬着头皮把这个系列做完,还是重打鼓、另开张,只要“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还有足够的忠诚拥趸,魔法世界的传奇就会延续下去。总之,只要资本永不眠,“故事”总能继续讲下去。(作者: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传授、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刘健)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