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ministrator更新:2022-03-24
现在的00后们,已经开始“拥抱风暴”了。
抖音创作者、00后小伙刘屹靖一名专拍风暴的摄影师。他把自己的2021年浓缩成这样几个数字:跨越中国11个省,追逐风暴24000公里,拍摄48107张图片,和近百个风暴延时影像。
抖音账号Range四方记录了他拍到的云彩与闪电,还有他在科普气候学原理的作品。在线下,他是中国天气、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的合作摄影师。在线上,10万抖音网友跟着这位00后学习气候知识。
从小爱看天气预报
刘屹靖出身于江西,从小就对气候学有浓厚的兴趣。两岁半时,从事绿色农业工作的母亲给他买了很多科普图画书,他独独对讲气候的那本爱不释手。他天天让母亲读好几遍,等上幼儿园时,书的每一页都已经被翻得残破不全了。
也就从那时开始,看《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成了刘屹靖天天的必修课,他虽然对极端天气还没有概念,但有时看到电视里“雨夹雪”的图标,他都能傻笑好几分钟。上中学后,这种痴迷逐渐变成了对气候知识的摸索。他参加了不少气候学爱好者的QQ群,看了《天气学原理》《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巧办法》这些专业书本,还阅读了几百篇气候学论文。他甚至结识了不少当地气候局的专业人士,有时他们办研究会,他也会受邀参加。
那时的刘屹靖一腔热血要做一名气候预报员,惋惜事与愿违,就在高考冲刺前,他患上了严重的慢性肠炎。身体不适、无法正常上课而大气科学专业录取分数又广泛偏高,刘屹靖陷入了迷茫。“知道这条路断了,所以非常自卑、颓废。情绪不好又反过来影响身体,最后陷入了恶性循环。”
那段时间,刘屹靖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学习气候知识。他做了一个账号,在南昌看到特殊的云彩或雷暴,他都会用手机拍下来,做成简单的科普图文。2018年3月15日,他在家研究一台2012年的老单反相机时,窗外也许三公里的地方忽然出现了多单体雷暴。视野开阔、没有雨水阻挡,刘屹靖一通乱按,居然拍到了多个闪电挂空作品。他宣布到网上,获得了第一个百万阅读,第二天,照片又登上了各大当地媒体和中国天气网。
2019年,刚上大二的他正式开始学摄影。他尝试拍火烧云、日出和云海。2020年夏天,他决定做一名职业风暴摄影师。他表示,成为一名风暴摄影师,既需要全面的气候学知识、摄影技巧,也需要相当的户外生存才能,在国外,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职业,但在国内还鲜有人尝试。
寻找“追风”的意义
2020年8月9日的乌兰察布,刘屹靖拍到了十几个高质量风暴,正预备整理器材回呼和浩特。就在太阳已经落下而天还没黑的时候,深蓝色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团正在发育中的粉紫色的雷暴单体。它迅速成长成稠密的鬃积雨云在头顶炸开,闪电像瓷器的纹路一般闪现在成片的乳状云中。刘屹靖愉快极了,赶紧按快门拍下这宝贵的场面。
就在这时,一个牧民走了过来。听刘屹靖说自己在拍风暴,他的神情当时就变了。他带着哭腔说:“你们这些摄影师要过来多拍一下我们!你知道今天下午的风暴有多严重吗?种了一年的庄稼原本都能够收了,结果全被冰雹打坏了!。”
刘屹靖的头脑刹那变成了一片空白。“我只想单纯地去拍风暴,但从没想过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灭顶之灾。”刘屹靖说,“我认为自己将创作的快乐建立在了别人的苦楚之上,所以有段时间,我很愧疚。”
他决定做点什么来帮助更多人了解气候知识从而避免可能的自然灾害。2020年12月19日,刘屹靖第一次在抖音视频中标注出了“弧状积雨云”,2021年8月10日,他第一次出镜,用口播的形式解读了结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宣布的气候报告。
在视频中,他先总结说自己这一年的收获是正常情况下十年的努力都未必能换来的结果,“能够懂得为我在拍摄的收获上越大,便越反响出极端天气的严重”。而在视频最后,他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无论如何,我们将来都将面对一个极端天气频发的局面,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已是刻不容缓,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衷心希望大家能够为节能减排、掩护环境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刘屹靖终于找到了科普这条路径。“山西暴雨为何这么强”“拉尼娜到底是什么”“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防御”……此后,刘屹靖结合新闻多次为网友分析成因与结果。
在抖音传递气候知识
刘屹靖发现,更多人喜欢的还是言之有物的内容,就像他决定做风暴摄影师的初心,不仅是为了追寻美,也为了追寻气候学背后的人文关怀与自我实现。他真正成为了追风暴的人。
通过气候预报材料和各种数据计算出的分析图,他会提前三至五天划定一块三至五百平方公里的、风暴可能出现的区域,接着他会选择一个中转城市并联系当地司机。大部分风暴都发生在傍晚或晚上,刘屹靖一般会提前一晚到目的地,然后利用第二天上午预备好干粮、水以及拖车绳等应急物资。在车上,他需要随时观测电脑上的卫星云图和雷达材料以调整行车路线,有时分析不够准确,风暴可能会有两三百公里的误差,也有可能让他无处可逃。
有一次刘屹靖冒险骑着共享单车到观景台的桥上拍摄,为了回避雷击,他只好扔掉所有金属物品蹲在柏油马路中间,最后相机、无人机还有他自己都被淋得湿透。
还有一次更危险的经历是在内蒙古草原上,为了拍摄超级单体雷暴形成前弧状云和风扑来的完整画面,刘屹靖守到了最后一刻。他没想到风速那么快,当看到草原天际线扬起几十米高的沙尘时,他已经来不及收器材了,他只能拼命抓住越野车顶的行李架以防止自己被吹走。“风的力量太强大了,刹时有一种巨大的失控感和惊骇感涌上来,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要死了。”
被受灾牧民点醒后,刘屹靖更加熟悉到了想象中的风暴与真实的风暴之间有巨大的鸿沟。他宣布在抖音上的视频,奇观不再只是有冲击力的画面,而成了论述更多气候原理的素材——哪怕有些图标和文字会破坏影像的整体美感,他仍然会不吝“牺牲”地加上说明。
去年6月25日在内蒙古,刘屹靖在风暴边缘拍到过非常壮观的火烧乳状云,他当时就想底下的城市必定遭遇了严重的冰雹灾害,第二天在高速公路上,他果真看到一辆被冰雹打得全身凹陷的小汽车。那一刻,刘屹靖百感交集:“风暴为什么吸引我去拍摄?因为它有一种超脱现实的美,可这种美却是有极端的破坏力的,我有义务也有义务告诉大家这一点。”
在刘屹靖看来,中国在气候预警方面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在逐年提高,但仍然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所以我账号的另一重意义,就是告诉大家风暴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远。”刘屹靖将自己在抖音上的努力称为“新型科普”。“通过震动的画面获得流量、植入知识,比过去强行用图文灌输要好很多。并且结合活生生的影像案例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也是我最有自我价值感的地方。”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些知识帮到了哪些具体的人,但刘屹靖本人确实开始被更多人看见。
今年5月,他的作品登上了SCI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专刊封面。去年9月,他在北京大学作了气候学术报告。他成了中国天气、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的合作摄影师,也有学术机构提出了项目合作。
刘屹靖说,这些视频不仅有科普价值,将来对于科学研究也将有所裨益。“以前科学家的研究重要基于卫星云图、雷达图和气候站的一些数据,但假如能和实际画面结合,有可能发现或者印证一些理论。”
刘屹靖信赖,风暴摄影必定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而他也会保持做一名追风少年,保持在抖音科普气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