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河北梆子《花雅运河》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展现千载运河与戏曲艺术发展关系

来源:更新:2022-03-11

3月8日、9日晚,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排练出的大型原创历史剧河北梆子《花雅运河》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再现一段梨园悲歌。该剧目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度赞助项目。

流淌千载的运河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与传统戏曲的传播、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河北梆子《花雅运河》则以“大运河文化带”为抓手,依托清中叶“花雅之争”的历史背景,结合河北梆子剧种的溯源,通过秦腔班名角“元小薇”的个人经历,以小见大地演绎了在“花雅之争”大背景下,戏曲艺术的生存环境与生态面孔,生动展现千载运河与戏曲艺术成长息息相关、交相辉映的关系。

从运河看文化,从历史看传承,这部剧题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想要讲好这个故事并不容易。为此,该剧特邀有名剧作家郭启宏,导演石鸿图、白爱莲等众多活泼于业界一线的实力主创加盟,并汇聚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王洪玲、王英会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及张四刚、金民合等中青两代实力演员联袂出演。

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有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元小薇,有以有名秦腔艺人魏长生为原型的秦晋三,有刚正不阿的清官卢继勋,有时势造就的晋商汪洪甫,有痴迷于花部的鲍之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舞台上演绎着个人命运无法自控的无奈和苍凉。继塑造《北国佳人》中的刘喜奎后,主演王洪玲又用不一样的方式演绎了一位同样拥有“大自尊”的“小女子”,她将人物从灵活单纯、温婉率真到万念俱灰、孤注一掷的心路过程一一诠释。情感奔涌的核心唱段与河北梆子唱腔独有的表现力与穿透力互相成就,让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呈现在舞台上的《花雅运河》古朴厚重又不乏巧思。在叙事上打破时空局限,让观众在“戏中戏”结构中驰骋想象,在“戏里”“戏外”间自由穿梭。“富贵图烤火”“杜十娘沉宝”等经典唱段与踩跷等传统技巧的展示,及剧中穿插的梆子、昆曲、扬州小调、秦腔等,生动再现了当时争奇斗艳、百家争鸣的梨园盛景,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流动的戏曲艺术史。该剧舞美简约而富有想象力。简约质朴的船形舞美设计,能够是庭院、画舫,也能够是戏园、楼阁。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介绍,该剧的创作历经5年,“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加大了剧目呈现的难度,这出戏前后历经5稿剧本、18稿导演本,演职员持续两个月保持天天长达14小时的排练。我们希望用戏曲独特的表达方式,还原特殊时代的梨园变迁。”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