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出品人于冬:美国电影已审美疲劳,中国观众需要中国故事

来源:更新:2022-02-05

编者按:2022年春节,8部国产电影齐聚大屏幕,而备受注目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堪称 “王炸”。根据市场预测,《水门桥》票房有望到达65亿元,超过此前《长津湖》缔造的近58亿票房神话。

2亿美金投资,3大名导加持,80家后期特效公司,近7000名工作人员同时在现场拍摄。长津湖系列电影背后,是深耕主旋律电影多年的博纳影业。

疫情之下,《长津湖》系列电影的成功是时代机会还是爆款效应?在国内市场收获一片赞誉后,国际电影市场反响如何?中国电影如何实现从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到全球化市场的跨越?什么能够真正解决电影院的艰苦?

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话博纳影业董事长、《长津湖之水门桥》出品人及总制片人于冬。

1、易烊千玺荣登“百亿男演员”

根据相关数据,上映首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实时票房就一骑绝尘,是第二名《四海》的接近3倍。而截至2月3日零点,这部备受期待的爱国主义战争片的票房已超过12亿元人民币。不出所料,这部电影作为《长津湖》的续集已提前取得了虎年春节档的绝对领先。

此前,《长津湖》从国庆档到新年档,横跨三个月的放映周期,累计了1.23亿观影人次,实现了近58亿票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的票房新纪录。它在2021年全球票房排行第二,仅次于《蜘蛛侠:英雄无归》。

作为《长津湖》系列电影的出品人和总制片人,于冬对此表示,去年开始,在电影院受疫情影响停摆的情况下,《长津湖》确实极大地提振了院线电影的信念,让全国的影院经理舒了一口气,也为2021年全年大盘能够冲破480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各种原因,抗美援朝题材尘封了很多年,而长津湖战役作为抗美援朝历史上牺牲惨重的一场战役,其惨烈程度更是鲜为人知。于冬用“忐忑不安”形容自己接到这部戏时的心情,“再过30年、50年,希望那个年代的年青人再看《长津湖》的时候,依然能够像我们当年看《上甘岭》一样,被深深激动”。

抱着“要拍一部留得下来的作品”的决心和信念,拍摄团队在一个冬天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好比在几乎95%的野外拍摄中,为了完成一个镜头,工作人员时常面对夜间零下二十几度的环境,“前期摄制组人员最多时到达7000多人,所有人抱定一个信念,就是要把这个电影拍好,拍到极致,不留遗憾”。

随着《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热映,00后新人演员易烊千玺近期荣登“百亿男演员”之列,同样收获这一头衔的,是沈腾、吴京、刘昊然、王宝强、黄渤。

于冬斩钉截铁地表示,在陈凯歌、林超贤、徐克三位导演的调度下,吴京、易烊千玺、胡军、朱亚文、李晨、韩东君等一票好演员都在《长津湖》系列电影中“贡献了他们从影以来最好的演出”。

他尤其赞美了中、青两代演员的代表吴京和易烊千玺。

“吴京与之前《战狼》时期相比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有演技、有情感表达的自愿军连长,他表演的人物性格更富层次性;而易烊千玺作为一个不到21岁新人演员,能够把弟弟伍万里这个角色,从一个江边玩耍的少年到成长为自愿军战士的变化表现出来,以人物的情感变化打动观众,实在难能宝贵”。

2、做电影不能靠押爆款

事实上,投资拍摄《长津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对于高额投资的不看好,这一质疑从开机到杀青从未停止。

“一停机,我就认为这个戏成了。所有人质疑的时候,我说行了,这个戏成了”。于冬坦言,作为投资人,自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2亿美金不是一个小数量,对于每一笔钱花在哪,他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十年前,我可能也没这个才能,没有驾驭资源的这样一个成熟度。所以我在最好的年纪、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完成这个电影,我认为挺骄傲的,确实是我从影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近十年,博纳被公认为最会拍主旋律电影的公司,从2014年《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中国机长》、《中国大夫》,再到《长津湖》,博纳在主旋律电影上的票房已经收获了超过200亿。

由此,“主旋律电影”也被业内看作是“爆款”的根基。

于冬直言,做电影假如光靠资本投资行为,是必定不能够持久的,今天赚了一部,明天可能就赔掉了,“靠一种打赌心理,押中爆款的心理,这是持久不了的”。

对于博纳近些年在这一题材上的成功,于冬认为,主旋律电影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观众所接收和爱好,是因为电影里传达了一种向上、向善的中国精力。

3、《长津湖》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全球最高水准

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长津湖》系列电影在国内市场可谓所向披靡,作为极具中国特点的战争题材电影,《长津湖》是否也能够顺利走向国际电影市场?

于冬对此答复:“他们只是认为这是有意识形态影响的中国电影,但在制造上并没有提出更多的批驳,而是赞叹”。

那么抛开意识形态,谈及制造水准,于冬认为《长津湖》系列在技巧和美学语言上,都已经到达了全球最高水准,开创了独具中国美学特点的工业化电影作风。

“(《长津湖》系列电影)在技巧上是全球领先的,在战争片类型上对全球的美学是有贡献的,在讲故事方面已经能够运用国际一流的电影制造理念和制造技巧,不输于它,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够超越它”。

在美学造诣上,影评人摇曳Flicker举例称,电影中经典场面之一—胡军扮演的雷睢生的牺牲,是《长津湖》“战争美学”的最强烈表现。“重伤的声带喑哑地哼鸣着故乡的《沂蒙山小调》…当他倒在血泊中时,他只是用颤抖的声音默默地喊出“好冷”,随后在战友的怀抱和陪伴中长眠”。

在技巧上,于冬直言,中国电影已经不需要国外后期团队这样的宣传嘘头了。

好比10年前,在张艺谋导演拍摄《英雄》的那个年代,中国电影大多以澳洲、美国做的后期为技巧保障,以借用《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国外电影的特效团队为噱头。

而仅仅10年之后,《长津湖》做到了95%以上的镜头在国内完成,这其中超过80家的后期公司为其服务,集萃精华,把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讲故事方面,于冬认为,这些年的中国电影更加表现了文化自信,即表现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而美国电影工业则偏重动漫英雄、科幻英雄、超才强人物的塑造,“这种靠特效带动情感的故事作风,从情感上距离中国观众越来越远,其技巧也逐渐让中国观众审美疲惫”。

于冬指出,美国电影这些年以其华美的镜头美学、工业化的特效,造就了全球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假如中国电影假如在制造技巧上达不到美国电影的标准,是会被现在的年青人忽略的。

正因如此,《长津湖》系列电影借鉴了国际一流的电影制造理念跟制造技巧,尽力在技巧、美学语言上赶超全球最高水准,丰富了全球战争片的美学类型,实现了战争片中人文精力的冲破。

4、中国电影何时能诞生《摔跤吧爸爸》?

2017年,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一举点燃了中国电影市场,甚至引发了中印两国电影质量的对比。在赢得口碑的同时,这部印度电影内地票房超12亿,甚至超越了印度本国电影市场。

作为国内首家从事电影发行业务的民营企业,博纳也是最早进军海外电影发行的市场主体,对于“中国电影走出去”这一命题,于冬一直有话要说: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中国电影的国际发行能够通过更多活泼的市场主体来完成,而不是单纯依附补贴和外宣”。

具体来讲,就是要造就海外买家。

于冬拿《摔跤吧 爸爸》举例说:“中国公司买下《摔跤吧,爸爸》之后在中国卖了12亿的票房,于是很多中国公司跑去印度买其他片子。人家阿米尔汗的公司说,我将来有五部电影,你要买我这一部,你就要打包再买四部。即使这样也有中国公司去买,这就是海外市场主体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客观情况是,像这样的外国买家来买中国片子的情况还较少,给的价格也很低,于冬认为这需要耐心,要让海外买家看到赚钱发财的机会。

另一方面,于冬指出开拓海外市场也能够通过国际合拍的方式,即双方投资合股、分销市场。

以2018年博纳在全球发行的《决胜中途岛》举例,他指出这部片子依附市场分销预售的方式,通过独立制造省去了六大(好莱坞公司)发行的治理成本。

一亿美元的投资,以5500万美元分销给一个欧洲的发行公司,2000万美元分销给美国的狮门影业,博纳影业承担2000万美元。还差500万美元,由日本、韩国、东南亚分担,“大家各管各的发行市场,最后完成了这个电影”。

那么这种合股分销进行海外发行的筹划可否复制呢?

于冬认为,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占据全球市场的比例越来越大,一旦中方的投资比例超过50%,中方就占据更多话语权,“这个时候,投资什么故事,用什么样的中方演员,能够更大程度上由我们决定。如此一来,中国的文化输出,价值观的引领的问题也获得了很好的解决”。

5、只要有唐人街的城市,就应该有春节档中文电影

今年春节,8部电影齐聚大屏幕,而此前有消息显示,几部原筹划春节上映的电影暂时改期,这被解读为是在回避爆款电影的票房竞争。

事实上,中国电影市场的春节档早已成兵家必争之地,仅大年初一一天,全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14.43亿元。而根据相关数据,2013年至2021年,春节档票房逐年上升,从7.7亿元增长至78.4亿元,提升了整整10倍。

有预测指出,《长津湖之水门桥》在虎年春节档有可能到达65亿票房,冲破此前《长津湖》创下的近58亿票房记录。与此同时,《长津湖》正在进军全球市场,将在至少10个国际城市的春节档上映。

在中文电影的海外发行问题上,于冬指出,不必一昧寻求拓张,非要让一部中文电影卖到英语市场,还要超过《蜘蛛侠》成为冠军,是非常难的。应当熟悉到目前中文电影的主导市场仍然是内地市场的8万张银幕,而一部《长津湖》证实,仅靠内地单一市场,一部中文电影就能够到达9亿美金票房。

以《长津湖》为例,在中国市场已经通过高票房拿回了投资,因此海外市场上每赚一块美金都是对中国文化的输出,积累下来也必定会产生经济效益。

8万张银幕的内地市场加上海外7000万华人市场,于冬认为,中文电影在全球市场是有底气的,应该在全球打造成熟的春节档,让中文电影在尽可能多的国际首都同步上映。

“只要是有唐人街的地方,旁边有电影院,在春节的时候就应该放一部中文电影,信赖全球华人能够支撑这样的票房。从30个城市,到50个城市,再到100个城市,甚至到200个城市”。

6、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大片

什么能够真正解决电影院的艰苦?

“源头活水,就是创作力和生产才能”,于冬认为,当前在全球电影工业都受到疫情冲击,很多好莱坞这样的大公司减产或是持币观望的时候,中国电影产业应当拿出有分量的大片来。假如错失高速成长的黄金机会,就可能会出现行业拐点。

近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大量的影院面对着租金上涨、观众不足等经营风险。现实的压力使中国号称世界第一的银幕数量岌岌可危。

于冬直言,一部《长津湖》减缓甚至避免了这个拐点发生,给了行业信念。让电影行业信赖,只要有好片子,观众还是买账的,还是来买票的。

“当供给不足的时候,市场端必定出问题,现在(中国电影市场)更需要要大片,同时也需要中等制造范围的,在平时档期、平时的周末能够顶一顶”。

于冬认为,电影供给量下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这也恰是中国电影向海外输出的窗口期和机会期,是中国电影全球化布局的一个关键时期。

“我认为将来15年,其实我们重点打造就是要做国际发行、海外输出,我们的国际市场还需要更好的知识产权的掩护,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撑,也希望更多的人介入。”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