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北京下起了2022年的第一场雪,在距离北京冬奥会揭幕15天之际,这场雪无疑让冬奥的氛围愈加浓厚,同时也勾起了全球各地大众们的期待,在寒冬中点燃了属于运动的冰雪豪情。近日,花样滑冰运发动张丹作为电影星推官,为大家推举了一部冰上运动题材电影《花滑女王2:爸爸我爱你》。电影于1月14日在全国院线上映,讲述了小女孩娜佳想成为像母亲一样的花滑冠军,而冰球运发动父亲却因为偏执的心结禁止女儿接触有关花滑的一切,最终父女俩重返冰场,化解心结的故事。

《花滑女王2:爸爸我爱你》作为一部相当热血励志的影片,将花样滑冰呈现出别样的美感。花滑运动是传统冬奥会项目之一,也是所有冬季运动项目当中唯一带有音乐伴奏的,让观众们既能目睹力量之美,也能领略音乐之美,更能感受艺术之美。《今日影评》邀请到了清华大学体育产业成长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与大家一同走进这项冰雪运动的前世此生。

花滑运动最早起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美国芭蕾舞艺术家杰克逊·海因斯在1863年去欧洲巡回表演,他将滑冰和芭蕾舞结合起来,使得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获得了非常大的成长。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花样滑冰就已经是正式的竞赛项目了,而花样滑冰进入中国是在1930年左右,至今已接近百年时间。

中国花滑运动团队成长飞快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现在已然在世界花样滑冰阵营当中位列第一方阵,花样选手人才济济,双人滑选手有申雪、赵宏博,也有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等,以及今年会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年青一代花滑选手隋文静、韩聪。张丹分享了电影最触动她的地方:“小女孩在想要成为妈妈一样的花滑世界冠军的时候,自己偷偷去滑冰场学习,在这过程中她经历了多次摔倒,有挫败感,但她依然没有放弃,还是非常执着。现在很多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辛苦、保持,完满是要靠家长来引导的。”

片中的小女孩经历了无数次摔倒,才成就了冰上的翩翩起舞,那么很多家长在选送孩子去参加这种运动的时候,也会担心冰上运动是不是容易受伤。对此,王雪莉认为:“参加任何运动都是对自己原有身体舒适区的一种挑战、成长。花滑不属于极限运动,运动平安系数还是蛮高的。我女儿最开始学花滑的时候,专业教练第一步都是教孩子怎么摔倒,怎么站起来,这是非常好的运动入门教育。冰雪运动练习当中很多教练员包含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并不仅仅是技能提升,而是期待孩子抗挫折的才能、学习成长的动力,去控制、合作,去懂得竞争。”

影片当中,小女孩娜佳就贯彻了这点,她在学习时候定下想要转到三圈的小目标,哪怕屡屡受挫也不放弃。当她从两圈能转到三圈完成目标时候,那种成长的喜悦、成就感的逐步地达成,是孩子将来人生当中如何面对艰苦挑战一个非常好的练习。同时花滑还对孩子的艺术修养、体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练员会为孩子们选择相关的配乐,让孩子们去懂得音乐所带来的故事和情感,从孩子的心理人格完全发育和情商的造就上也有很大价值。

也是因为这样,冰雪运发动们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气质,导演将冰雪运发动的气质、乐观、倔强、倔强渗透在了全部故事里头。在影片中,娜佳的爸爸是个冰球运发动,导演特地将花滑与冰球结合起来,用混剪的方式,突出了情绪上的燃,同时冰球和花滑作为冰上作风相反的运动,冰球倔强,花滑柔美,其刚柔并济的对比放在电影当中,尤其放在父亲和女儿的角色当中,让人感到非常地和谐、柔和,同时也表现出体育运动特别重要的情感价值。王雪莉提到:“我有时候看一些体育电影,当运动和电影人物之间情感波动相契合的时候,往往能感受到体育超越本身运动的情感价值力量,《花滑女王2:爸爸我爱你》在这一点上呈现得特别好。”

那么中国冰雪产业将来的前景如何呢?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居民介入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次,冰雪运动介入率高达24.56%,实现了带动三亿人介入冰雪运动的目标数据增长。王雪莉表示:“这个数据表现出我们践行了在申办北京冬奥会时候的承诺,对世界的冰雪运动和产业成长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对于中国冰雪产业而言,随着冬奥会召开,我们会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冰雪运动,会体验到比以前更好的冰雪教育培训,甚至能看到更多的本土冰雪装备器材,下降介入冰雪运动的价格门槛。”

冰雪是人与自然非常美好的结合,在3.46亿人次介入冰雪运动的数据下,一方面表现出我国过去几年的飞速成长,更可期的是将来冰雪运动和产业的巨大成长。接下来一段时间,观众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发生在冰雪场地之上的大银幕故事,让我们一起上冰雪,一起向将来! 文/麦考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