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频道播出《我们的旗帜》第14集 张国立讲《改革》故事

来源:更新:2022-01-11

9月29日晚22:13,大型电影史诗专题片《我们的旗帜》继续在CCTV6电影频道及1905电影网等全网平台重磅播出。经过《凌晨》《惊雷》《星火》《抗联》《遵义》《惊变》《敌后》《圣地》《和谈》《决战》《援朝》《创业》《扬眉》这十三篇章的讲述,建党百年的曲折经历与革命前辈的奉献精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第十四集《改革》中,讲述人张国立来到旅游胜地黄山,讲述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伟大征程。邓小平当年恰是在这里发表了“黄山谈话”,提出“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开了黄山乃至中国现代旅游产业的序幕。

1977年7月,73岁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当时全国形势积重难返、百废待兴。如何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尽快摆脱极左影响,把全党工作转入正轨,是邓小平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1978年5月11日,名为《实践是检验真谛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头版刊发,如同一声于无声处的惊雷引爆了沉重沉寂的神州大地。

据原中央党史研究院副主任李忠杰介绍,《实践是检验真谛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禁锢,继而开始了思想解放的进程,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实际上,“实践是检验真谛的唯一标准”的原话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1963年11月,毛泽东在修改刘少奇、邓小平等人撰写的《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时,加注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谛的唯一标准”这样一句话。十五年后,《实践是检验真谛的唯一标准》又成为当时中国最洪亮、最激动人心,最具有关键意义的口号。短短六千字文章,激荡中国四十年。

在《邓小平》导演丁荫楠看来,“实践是检验真谛的唯一标准”的这样一个大讨论,就等于启民智,用实践来看对还是不对。当然他是摸索的,他不是盲目的,在维护毛泽东领导的前提下,在保持马列主义的理论前提下,他才保持自己的“四个保持”,实现经济的复苏和成长和人民富起来。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领会议在北京举办。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份讲话后来成为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被誉为开拓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据原中央党史研究院副主任李忠杰介绍,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一个伟大的历史命题。总结了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里面包含着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容身于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章程。这些东西归结起来叫什么?就叫中国特点社会主义。

1978年12月22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日子。这一天刚好是冬至,但对决定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却是“立春”之日。春天在这一刻才真正降临大地,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新摸索。

几乎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同一时间,1978年12月一个冬天的夜晚,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用十八个鲜红的手印义无反顾地订立了一份“生死契约”,分田包干到户。1979年10月,小岗村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到达四百块钱,相比于前一年提升了近20倍。1980年1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到小岗村,肯定了包干到户,“我赞成你们试5年!”

据《走出地平线》编剧陆天明介绍,最大的变化就是一下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广大农民又能够自己主宰命运,自己来决定能种多少地、怎么种、怎么处理这些成果了,几亿农民都有积极性,极大解放了生产力。按照自然规律,我们人类永远走不出地平线,地平线永远在我们前面,总有个框,框我们在地球。但是农业改革把框框打破了,走出了限制农业成长、限制农民控制自己命运的框框。所以我就给它起名叫《走出地平线》,隐喻了此次改革的伟大和现实意义。

据《走出地平线》导演于本正介绍,包产到户推动了全部农村改革,一下子我们国家就创造了一个新局面了,从此开始不断农村改革,然后推动了城市改革,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谈话中公开肯定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认为包产到户是“农民发明的”,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锤定音,农村改革率先冲破。同年上映的电影《咱村的牛百岁》恰是记录了家庭联产承包义务制带给农村的巨大变化,从而风靡全国,成为最受农民观众欢迎的电影。

据《咱们的牛百岁》编剧袁学强介绍,80年代的党员最大的特点就是听党的话,以身作则群众。这个地不好分,我党员要,我党支部书记把好的分给大家,大家的积极性就上去了。中国农民吃饱了,吃上好饭了,为了农民,提高农民的生活,为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党什么都能够做。

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义务制,鼓励农民成长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域迅速摘掉贫苦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令世人注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

假如说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义务制,开启了对内改革的大潮,解决了当时全国人民十分紧急的吃饭问题;那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则开启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恰是远见卓见地抓住农村与特区两个抓手,带动起全国经济的腾飞。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据《邓小平》导演丁荫楠介绍,“我就是特区长大的,正好我分配到广东去了,所以我经历了全部改革的全过程,全新的面孔,思想大解放,人们自己真正的能量的大解放,欲望的大解放。要过好日子,这个鼓励很厉害,所以这是了不起的。讲的是经济革命,实际上是个政治革命。”

1984年,深圳特区建设进入第四个年头,导演丁荫楠带领摄制组来到这里,拍摄了以蛇口加工区建设者袁庚为原型,反应特区建设的影片《他在特区》。丁荫楠称,他是招商局的董事长,他在蛇口开拓了一个叫作工业加工区,就给外边加工。他的全部过程,实际上就是开拓如何把外国的资本引进来,如何建立一个特区。

2020年,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全市生产总值2.76万亿元,再次超越香港,显示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中国人再不用爱慕曾经的东方之珠了。英国杂志《经济学人》评价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上世纪90年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极左权势冒头,“姓资姓社”又被某些人捧出来质疑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邓小平时不我待,心急如焚。1992年1月,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一路南下,发表了南巡讲话,以“社会主义也能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能够有筹划”,将经济改革从“姓资姓社”争辩中摆脱出来。

在丁荫楠看来,邓小平南巡证实继续改革开放,不开放不行,所以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棋。快一点,越快越好,他是这个立场,他挽救了改革开放,继续打了强心针。到了南巡时,他已经90多了,已经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所以我们核心的是写他和生命赛跑,这样歌颂他的奉献精力。

1992年1月31日,在观察深圳和珠海特区,并确认特区取得了明显成果后。邓小平乘专列抵达上海,为将来浦东新区的设立和建设描述蓝图。同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赞成设立浦东新区,并在浦东启动了一系列大型开发建设项目。隔年12月,当邓小平再次回到上海站立在杨浦桥上,看到浦东明显的变化时,他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2018年4月,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窗口海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互相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摸索互相促进,充足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向“实事求是”集结,以“解放思想”为号令。40年春潮带雨,中国共产党每一个“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历史关头,真谛标准讨论的精力都始终“在场”。

习近平总书记说,假如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成长成就是不可想象的。现在这盛世如伟人所愿。今天,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出了“思想再解放 改革再深入”的时代之音,让曾经开启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推动时代的风帆鼓舞人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我们的旗帜》由电影频道出品,每周三晚22点档在CCTV6电影频道、1905电影网及全网重要平台播出,腾讯音乐平台TME_official、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独家音频播出。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