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1-1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通信不发达时代,中国人素有鸿雁传书寄托相思的传统,因而传播下来众多关于家书的诗词歌赋。家书勾连着在外游子与家人的情感纽带,家书承载起割舍不断的亲情,而近代史上还有一种兼负养家糊口功能的特殊家书,这就是侨批,亦称“番批”“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的侨汇凭证和家书的统称。
纪录片《跨越山海的家书》聚焦侨批及其背后的华侨群体,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为载体,分《漂洋过海》《信短路长》《家国情怀》三集,揭开了华侨先贤的尘封旧事:“批一封、银二元,叫妻耐劳勿愁烦,仔儿着支撑……待到赚有猛猛归家来团聚。”该片以实景拍摄、口述历史、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回溯历史深入发掘,展现了华侨开拓进取、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情怀。
故事化:浓缩普通人的真挚情感
中国人有乡土情结,“父母在不远游”,然而近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的大门,穷苦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签下不平等契约,从而踏上了远赴异国异域的漫漫征途,海外移民渐成潮流。该片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带领观众来到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海口埠,重现了19世纪50年代后江门人从码头出发远赴海外的场景。在时代背景的铺陈下,影片选取了大量的侨批,一封封饱含历史陈迹的泛黄信纸铺开,真实的信件、真挚的情感,使得裹挟于时代洪流下的侨民面孔也立体生动起来。贯串始终的信件,奠定了影片浓厚的故事基调,呈现好像故事片的戏剧张力。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真挚的情感是众多侨批的共性,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字里行间喷薄出浓浓的关怀关爱令人动容,也侧面折射出人物命运轨迹的片段。有父亲对女儿出嫁的吩咐:“要年岁大细十年八年之间,要他有屋住有田地”。有对维护家庭关系的劝解:“虽有小嫌,亦要化除意见,免启阋墙之争”。其中兰仲的几句家书尤令人印象深刻,他告诉母亲,邮寄回去的皮棉袄要经常穿在身上抵抗严寒,不要以为是名贵物品,穿旧了再买新的。反复的叮咛恰是出于儿子对母亲生活习惯的了如指掌。即使时代变迁,何曾类似的母子亲情,亦能搭建起观众与主人公的情感桥梁。
影片还对一些侨批进行了深入的考证,梳理出完整的故事脉络,使得我们洞悉到其后的个体、家族乃至对国家命运的关照。坐落在汕头的中国第一家侨批文物馆,收藏了最早的侨批。叶和仁来自嘉应州的叶氏家族,成年后随父亲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创业打拼。1881年至1910年,叶氏父子留存下了95件名贵侨批,其中有写给母亲老婆的,也有写给同族乡亲的,所言之事涉及面广,完整地拼接出叶氏一族的相关信息,亦折射出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理念等。“情长纸短,寸墨难喧,笔言不尽,谨此奉禀”。在民不聊生的旧时代,他们背井离乡的苦楚溢于言表、思乡之情切切。
文化解读:闪烁着的精力光芒
印尼华侨陈君瑞寄给母亲侨批信封上的“难”字醒目异常。难,不是颓废和艰苦,而是主人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内心独白。陈君瑞身上正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华侨精力:进取、勤奋、开放、包涵、奉献。华侨精力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优秀品德在海外的结晶。环绕着华侨精力的再解读,影片并不满足于事件表层的记录,而是通过梳理侨批业自清末形成,民国兴盛,新中国建立后没落的这一纵向时间线,由侨民到侨乡再到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进行深入提炼和发掘,赋予文化层面的关照,加深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厚重感。
影片将视角投向侨批业的成长过程及其背后的经营者。在上百年的成长中,“诚信”是行业的灵魂和不二法则。批局的建立源自华侨需要,虽是他们谋生之需,但经营者也尽量服务和让惠于乡邻。如华侨郭有品创建的天一信局,在侨批信封上印有“无甲小银,专分大银”的公告戳,只兑换更划算的大银,目的是让侨眷获得实惠。抗日战争中,因日军封锁,东南亚至潮汕的侨批业务被迫中断,潮汕地域的侨批业经营者们为了保障侨眷生活起源,冒险开通了有名的东兴汇路。“寄批人的承诺,送批人的信用,收批人的诚实”是行业规矩,诚信也进一步确立为侨乡社会不容置疑的行事准则。华侨将对乡土的迷恋、故乡的情感化为不遗余力的回馈。有材料记载,仅从1902年至1936年的30多年里,江门华侨投入大笔资金在故乡修桥、建路、建厂、办企业……
史料价值:一部关于侨批的影像志
侨批档案于2013年入选结合国世界记忆名录,侨批也被视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在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影片保持真实性的创作原则,实地拍摄、多方求证、严谨考证,呈现给观众一部有关侨批的影像志。
摄制组先后前去侨批重要涉及的江门、汕头、漳州等地进行拍摄,寻访与侨批有关的开平市赤坎镇司徒美堂故居、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梅家大院、银信博物馆等。通过“天一总局”传人郭伯龄、“振盛兴批局”后代曾益奋、“魏启峰批局”第六代传人魏壁光等的现场口述,还原批局的成长境况。
影片还把视角投向了一批特殊的侨批,通过众多专业人士的分析和解读,展现鲜为人知的细节。如,黄开物的400多封寄自马尼拉的侨批不囿于家庭琐事,更涉及时政意见、商贸往来、社会民情等,是侨民影响侨乡思想转变、社会进步的缩影。
侨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虽然已经成为时代的记忆、历史的见证,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精力文化财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侨民心系故土、回报桑梓,诚实守信、精忠爱国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