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1-10
原标题:《大侠霍元甲》:再度演绎永不褪色的武侠经典
关于霍元甲,每个人都能够说出一些关键词:民族英雄、津门大侠、精武门、学生陈真……可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不足以拼凑出一个人物的全貌。尤其年青人对于霍元甲的生温和事迹,所知甚少或者只闻其名。
近期正在央视和爱奇艺播出的《大侠霍元甲》定位于“中华武术正剧”,改编自武术大师和民族英雄霍元甲的生平,讲述了在旧中国积贫积弱的情势下,霍元甲结合满腔热血的有志之士如何与腐败的清政府和外国侵犯者做抗争的故事。“中华”“武术”“正剧”——这三个关键词精准地描述了本剧的看点和精华。
《大侠霍元甲》的开篇始于“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之死,八国联军大举进犯、晚清政府节节败退的节点,时代在呼唤英雄。年青的“津门大侠”曾醉心比武,后受谭嗣同、王五等人的影响,熟悉到复兴民族大业武林中人亦有义务,即通过习武强健国人体魄,改变颓靡的面孔。霍元甲挺身而出,前去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团”,他说“精武之力,非以门派自诩,只想求:强中华国民之体魄,除东亚病夫之谬论。”霍元甲把爱国情怀做到了实处,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对内历练国人强身健体,对外擂台对垒外国力士。爱国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事。
在今天,中国早已摆脱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东亚病夫的形象,在今非昔比的环境下,继续讨论霍元甲的爱国情怀是否已经过时?谜底自然是否定的。今天的爱国,或许不再需要我们动拳头、拼刺刀,但它的内核,依旧是“霍元甲精力”——正义助人、精武自强。2020年,以人们始料未及的方式徐徐铺开,世界正在发生一些变化。疫情、洪水、国际关系,这种特殊的时代情境,愈加需要“霍元甲式”的爱国情怀:修炼自身的内力,又不惧外来的挑战。《大侠霍元甲》此时上线播出也是一次士气的提振。
作为一部偏重人物传记的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抓住了主人公的核心脉络,即是武术。武术既是点又是线:它是亮点,是霍元甲在当世和后世为人铭记的最大亮点;它是线索,学习武术、传授武术、使用武术、对武术立场的转变,串联起了霍元甲的平生。《大侠霍元甲》中呈现出的霍元甲,不是鲁莽的武夫,而是一个对武术有思考的武术家。以武术为杠杆,霍元甲的思考遍布他的平生,支撑起了一个丰富又纯粹的大写的人物。影片清晰刻画了霍元甲摒弃传统武术争强斗狠的陋习,转向寻求武术为全民健身之用这一最核心的转变。最典范的一幕,是霍元甲收陈真为徒的段落,将一心复仇、逞一时之快的少年,教导成为以武为媒、为国为民效力的侠者。
“尊重事实”是该剧的创作底线,不偶像化主人公,也不弱智反派对手。在《大侠霍元甲》中,一切动作设计都是以中华武术为基底的,霍元甲武功再强也不允许出现超越人体极限的设计,这是一种对常识的回归,更是对观众的尊重。为了实现这种硬桥硬马、又真实又好看的武术场面,剧中邀请了真正的武术运发动、搏击运发动进行演出和指导,如赵文卓、释小龙、邱建良、梁小龙,都贡献了出色的表演。霍元甲无疑是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之前几个版本的霍元甲,都太过深入人心,从新讲一个经典人物,《大侠霍元甲》可谓艰苦重重。但是《大侠霍元甲》也实现了突围。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武术”“正剧”三重结构:以“家国情怀”为核、以“武术表现”为念,以“真实正剧”为骨,三者互为支撑,建立了《大侠霍元甲》的独特征。为观众呈现出的是一个人物,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不因时间而褪色的精力。(作者:李宁,系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2020年08月05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