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时代记忆中的抗美援朝精神

来源:更新:2022-01-10

原标题:时代记忆中的抗美援朝精力——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



在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中国电视剧制造中心有限义务公司承制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播出后,收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该片准确反应抗美援朝出兵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以及出兵决策之难。这一“跨”,意味着要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兵戎相见;这一“跨”,意味着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刚刚确定的全党中心任务要作出改变;这一“跨”,意味着必须统筹国内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与朝鲜战场两个大局,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在国家平安底线、红线受到严重挑战情况下的正义之举,是增援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侵犯的需要,也是保家卫国的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帝国主义侵犯威逼的鲜明立场。这一历史性决策宣布天下:国门洞开、任由侵犯者铁蹄践踏祖国大好河山的时代彻底结束!


《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史诗般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该剧创作者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重大决策、重要战役战斗、重要历史人物均于史有据。该剧用40集的篇幅,以纪实作风再现了出兵决策、自愿军跨过鸭绿江后持续进行的五次运动战战役和进入阵地战阶段后的重要战役及反“绞杀战”、反“细菌战”斗争,直至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订《朝鲜休战协定》的全过程,重点呈现了首战两水洞、鏖战云山城、坚守飞虎山、挺进三所里、血战龙源里、鏖战长津湖、铁原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经典战例;热忱赞赏了自愿军广大官兵为了维护民族庄严和保卫和平,不畏劲敌、不怕艰苦、视死如归的战斗精力,对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有名英雄浑举作了突出呈现,传递着“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珍爱和平”的价值取向和寻求。既展现激烈的战斗场面,又展现国际外交舞台上、休战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以及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谈判斗争间的密切配合。既聚焦朝鲜前线又观照国内,展现了翻身得解放的人民群众轰轰烈烈地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全力增援朝鲜前线的生动动人情景和崭新的精力风貌。还反应了中朝两国人民间的友好情谊和朝鲜人民对自愿军作战的大力增援。总之,该剧全过程、多侧面、立体地呈现了战争史诗,是多年来可贵一见的重磅之作。


《跨过鸭绿江》也恰当地把握和处理了一些敏感问题。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范围的国际性局部战争,中、美、苏、英、法等世界重要大国都被卷入其中,涉及很复杂的国际关系。由于现实与历史因素还经常纠缠在一起,又增加了其敏感性和复杂性。该剧在这方面是成功的,保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办法,再现了历史真实。从出兵决策阶段到自愿军参战后的运动战、阵地战阶段,中国与苏联、朝鲜间的互动协调与增援配合,中国与美国间环绕赢得战场胜利进行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该剧都有客观、稳妥而恰当的呈现,很好地诠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复杂性、尖利性和曲折性。


《跨过鸭绿江》创作团队抱着敬畏历史、忠诚历史的严谨科学立场,在抗美援朝精力鼓励下全力投入到创作之中,完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艰苦任务。由于受篇幅和容量所限,有些内容只能一笔带过或以旁白形式予以交待;由于受疫情和摄制时间短暂等不利因素影响,有的地方处理得不够精细,留下了些许遗憾。但作为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史诗般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的《跨过鸭绿江》,以其巨大视野、恢宏气概、史诗作风,立起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新标杆,必定能够让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抗美援朝精力进一步走进全国人民心田,进一步强化民族记忆,激发民族自信,创造民族新的荣光。(作者:郭志刚,系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2021年01月28日 12版)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