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1-10
原标题:泛类型化·品牌化·镜像化
——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路径分析
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市场认可度逐年攀升,细心梳理,不难发现这一类型的市场成功不无事理。国产喜剧电影在类型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杂糅式的泛类型、亚类型的创作路径,在叙事上,不少喜剧电影开始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与描摹,通过对各种社会图景与人物心理的镜像呈现,使作品带有现实关怀与心灵安慰的喜剧美学品德,影片拥有趣味花费的同时,兼具文化叙事的深层意蕴。更为重要的是,国产喜剧电影正逐渐品牌化,有效增强了此类影片审美花费的可持续性,扩大了喜剧电影的成长空间。
品牌化与泛类型化策略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尤其参考好莱坞的成功经验,品牌建构是电影类型得以持续成长的有效方式。在电影产业化高速成长时期,良好的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有助于观众形成偏好性认可和长期观影期待。近年来,喜剧片作为国产电影的重要类型,容身市场花费语境与大众文化,开始重视品牌建构、深耕类型,形成了青春喜剧、侦探喜剧、公路喜剧、奇幻喜剧、工夫喜剧等泛类型、亚类型的复合型喜剧,进一步拓宽了喜剧的形态表达与叙事潜力,也不断推动国产电影工业的成熟。
今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故乡》《一点就到家》等喜剧作品都在类型创作长进行深耕,前者将喜剧理念融入主旋律电影书写中,在“喜感”中传达家国精力的伟大;后者则将喜剧类型与青春片杂糅,在各种诙谐幽默的叙事中阐释青春与奋斗、梦想与家园的独特意义。重视类型融合的同时,对品牌化路径的摸索也持续进行。例如,陈思诚的“唐探”系列将侦探、悬疑、动作元素与喜剧类型融合,在票房与口碑上取得双赢,初步具备了“唐探IP”品牌效应,不仅让观众对其系列电影充斥期待,也令其衍生的网剧拥有必定的粉丝基础;宁浩的“猖狂”系列(《猖狂的赛车》《猖狂的石头》《猖狂的外星人》)在类型上杂糅了喜剧、冒险、动作、警匪、科幻等元素,商量一系列富有哲理性的人生命题,初步形成一种兼具草根美学与荒诞美学的作风,完成了“宁式喜剧”的品牌建构;徐峥的“囧”系列则重要结合公路与喜剧元素,形成了独具作风的公路喜剧,在各种“流动景观”中透视现代都会人的情感危机,并通过“公路”场域的设置答复现代人有关“回归”的问题。此外,周星驰的“无厘头”怀旧喜剧、成龙的工夫喜剧等也都具备足够的品牌效应。
除了由导演主导的喜剧品牌外,还有由喜剧团队/机构主导的喜剧电影品牌。比较有名的是“高兴麻花”系列,该系列中《夏洛特懊恼》《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等不少影片都获得了观众的爱好;“德云社”在打造喜剧电影品牌过程中的波折,令喜剧电影人更明白喜剧创作需要的不仅是“逗笑”的本领,更是一种“寓庄于谐”的人文关怀与悲悯意识。
一言以蔽之,品牌化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国产喜剧电影的可持续性花费,泛类型创作拓展了喜剧的表现形态和受众范围,这是近年来不少喜剧电影创作的重要路径,也是其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现实社会图景的镜像呈现
国产喜剧有意识地将喜剧精力深植于现实土壤之中,通过各种具有社会互动性/关联性的镜像叙事,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现实自画像,以期对集体情绪到达关怀与安慰的叙事效果,让绝大多半的普通人体验到一种“被寻找、被定义”的认同和归属。这种创作把各种嬉笑打闹、悲喜交加的观影体验升华为一种“共情与共鸣”的高级感受,确立了一种具有寓言叙事功能、折射文化、反应时代的审美品德。
《我和我的故乡》讲述了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城乡的喜人成长,将崇高的家国意识巧妙地缝合进喜剧的类型叙事中,呈现出一首动人的乡情与家国之歌;《一点就到家》在内容上也紧跟时代成长,着力表现当下中国社会,尤其是村庄的成长近况,通过对创业热潮的呈现,赞赏了当下青年人的“追梦赤子心”,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春节期间线上播映的《囧妈》则聚焦家庭关系与中年焦虑等现实问题。能够发现,“囧”系列喜剧善于把各种啼笑皆非的喜剧故事放置于“在路上”的场域当中,通过“流动景观”的呈现加快人物在各种“窘”之中的醒悟、反思与成长;宁浩的“猖狂”系列在叙事上呈现出明显的荒诞美学作风,影片中各种看似瑰异、冲破秩序的“猖狂”叙事,本质上却共同指向了“现实”——存在的真实与自我的真实,例如2019年上映的《猖狂的外星人》虽然是一部黑色幽默般的科幻喜剧,但商量的却是“生态文明”的人类命题。
此外,《驴得水》《健忘村》等暗黑喜剧聚焦村庄,在看似桃源般的田园空间中展现人性的丑恶与荒诞,通过“反乌托邦”的寓言叙事反思人性、真实、政治等诸多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无名之辈》重视底层叙事,刻画出边缘人求生、求爱、求庄严的宝贵,也关照了他、普通人对于疾病与生存的焦虑;《一出好戏》《受益人》《飞奔人生》等喜剧电影同样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概言之,这些喜剧电影对现实社会图景的有效呈现,赐与了观众关照自我与救赎自我的参考路径。
最后,国产喜剧电影的整体叙事水准虽有很大提升,但仍有不少喜剧片无论在叙事策略还是主题表达上都还不够完善,经常混淆“好笑性”与“喜剧性”两个概念,存在寻求单纯的感官刺激、故事内容便宜且浮浅、喜剧桥段牵强堆砌等痼疾,呈现出一种矫揉掩盖、空洞虚晃的“海市蜃楼”般的叙事遗憾。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喜剧电影创作中想象力的匮乏与喜剧精力的缺席。
将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需在类型与剧作上继续寻求创新,尤其要留意避免市场逻辑的过渡干扰,在创作中保持对现实本体的理性临摹,摆脱各种造作的“仿真”,重视真情实感与人文关怀的传递,从而到达以喜剧消解现实焦虑、以真实引发现实思辨的效果,最终建立起良好的国产喜剧品德。(作者:陆佳佳,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