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的当代转换——评电视剧《绝密使命》

来源:更新:2022-01-10

电视剧《绝密使命》剧照。材料图片


假如说革命历史题材是我国影视剧创作的一座富矿,那么以表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浴血奋斗史的红色题材便是这座富矿中的宝矿。不断开掘红色历史故事,发现新的超越性主题和呈现方式,完成红色题材的现代转换,革命历史题材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先进文化的支点和观众旁观影视剧的重要选择。近年来,“红色三绝”系列对红色话语的新书写,就表现了这一文化自觉。《绝命后卫师》讲述了红34师勇敢悲壮的事迹;《绝境铸剑》书写了闽西红军独立营铸就军魂的故事,而作为“红色三绝”收官之作的《绝密使命》则第一次将党中央为和中央苏区保持联系,建立3000公里“中央交通线”的红色史实搬上荧屏。这段历史不仅在过去荧屏上没有表现过,在历史文献和公开报道中也极其少见。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这条交通线在中国革命中起到的作用愈发彰显,同时也给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新的资源。


革命历史题材是历史的“形象教科书”,应发挥以史为鉴、告往知来的作用。因此它重要的品德是历史还原之真、之准。剧中,从上海到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乃至青溪、伯公凹等交通线上大站小站,均以实景展示。无数党员、战士、群众交通员传送情报、输送物资、护送干部,和敌人斗智斗勇,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在被护送过的200多人中,有中共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陈云、项英等以及共产国际派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军事专家李德。张桐扮演的潘雨青的原型是蔡雨青,还集合了伯公凹七烈士的英雄事迹。应昊茗扮演的邹叔宝,原型则是既有学识,又有胆识的邹作仁。剧中邹家四兄弟先后参加交通站,背后是邹氏家族30多人参加红色交通站的史实。史实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原点,不容随便虚构。只有“以史为体,以艺为用”,才能在历史题材创作中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的“度”,使剧作生发的历史想象既有艺术的灵动之美,又向历史致敬,具有可信的历史认知价值。


创作者坚定地要将作品做成关于忠诚与信仰的人物剧。无论是《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还是《绝密使命》,他们都是在寻求“绝”字下的忠诚。“绝”是极端,是最后。《绝密使命》所呈现的中央机密交通线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一方面,蒋介石调动百万大军围剿中央苏区,叫嚣不能让红军获得一粒盐、一寸布,要将红军困死、饿死;另一方面,国民党驻军、民团尤其是情报站和侦缉队在合力掐断这条机密交通线。剧中第一集敌人就破获了一个交通站,六位转道去中央苏区的学生遇难。交通员在敌人眼皮底下向苏区转运物资、人员,是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如潘雨青、邹叔宝在成长交通员时说得那样,“革命肯流血,生死平常事”,“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再出发,只知道有出发点,却不知有没有归程”。青哥对他心爱的秋莲这样说,邹叔宝对痴等他的西诺也这样说。这种“向死而生”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剧集重要人物的刻画立体饱满。潘雨青忠诚于党,智勇双全。在船工面前,他是大哥。在同志们心中,他是主心骨。在敌人眼里,他始终被怀疑却又抓不住把柄。由于他的至大至刚,以一当十,屡屡失算的国民党军马团长也无奈地对侦缉队曹队长说:“共产党里有强人啊。”剧集用出色的故事答复了中国革命为什么会由最初几十个党员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大火,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忠诚之下,观众还能够看到共产党员甘守贫寒的本色。邹叔宝冒死运送160块大洋,他把大洋藏在打着石膏的伤臂中。当交到上级领导面前时,一块块大洋已粘在他的皮肉上。他从血肉模糊的胳膊上揭下一块块大洋的镜头极具震动力。交通员不是军人,没有俸禄给养。潘雨青靠渡船谋生,邹家四兄弟建立机密交通站,却靠砍竹子造纸保持生计。邹叔宝有个账本。他对大哥说,无论什么时候,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动。这些当下性、年青态的叙事是《绝密使命》受到年青观众追捧的重要原因,为主题性创作提供了新鲜经验。


《绝密使命》创作的严谨,还在于不将敌对一方弱化。剧中的反派人物侦缉队曹队长阴险狡猾,嗅觉极其灵敏,手腕极其恶毒。他接连破获了大药房、同天饭店等交通站。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潘雨青”们只能“绝境求胜”。这也使得该剧剧情格外紧凑,往往是每一两集完成一个任务,紧接着又领受下一个任务。这种艺术处理让观众始终充斥期待。


《绝密使命》可谓是一部良心之作、诚意之作。为了拍出历史质感,剧集大多场景都不是在摄影棚里,而是在实地拍摄的。创作者们充足意识到,作为外在现实的环境与人物之间的某种同构性,并巧妙地让外界的环境介入到叙事中来。所以,我们看到了荧屏画面上的闽赣边界,山路弯弯,江水滔滔。当年交通站的老街以及交通员们的服饰打扮等,不只是交代像潘雨青、邹叔宝等交通员们所处的物理空间。导演通过对摄像机的调度和景别的使用,让产生“艰险”这一美学命题的地貌与人物无间地结合起来,两者互相赐与,又互相印证。山路、丛林、军警把守的码头,不仅是视觉元素,还成为一个潜在的表意元素,成为交通员们绝地求胜精力的物质外化世界,使观众获得沉浸式观感,仿佛回到当年,置身其中。年代剧做足年代感,方能帮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故事和人物,感受前辈的艰苦付出和人民江山的来之不易,感受每一个青春生命的结束都是一种精力的升华。简而言之,《绝密使命》是一部取得了命题和形态双赢的品德剧。这样的剧,自然会收获收视和口碑的双丰产。(作者:范咏戈,系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光明日报》(2021年05月19日 15版)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