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叛逆者》:真实的生活焊接革命的支点

来源:更新:2022-01-10

原标题:《叛逆者》:真实的生活焊接革命的支点



电视剧《叛逆者》虽然顶着谍战片的头衔,但淡化了情节、动作、悬疑的成分,展示了男主角在大革命时代人生选择变化的轨迹。若问该剧的悬疑之处,恐怕就是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即如何发现自己身处幽暗深渊而勇于打破旧壁垒,走向新生。


从修辞上讲,“叛逆”一词多带有贬损意味,被认为是对忠诚的放弃。然而“叛逆”也能够是勇于打破舒适圈或规矩的勇气。该剧以“叛逆”命名,有着前锋主义的色彩,暴露黑暗权力的蛮横性,点赞反戈还击“合法政府”的勇气,摸索红色基因的成长轨迹。



《叛逆者》没有站在思想意识的高度来改正主角林楠笙的人生初设之路,而是通过他的眼睛,感性地熟悉正义和非正义。叛逆是自我的醒悟,主动与旧我的决绝。电视剧开篇,林楠笙是一个国民政府的拥趸,通过甄别我方的“埋伏者”——邮差,抓出叛逆者。但林楠笙没有被黑暗浸淫,虽身处血腥之中,却掩盖不住他稚嫩青涩的光芒,这也为他日后“叛逆”的种子。作为间谍,他技巧精深、判断力强,但初试锋芒却屡屡受挫,让他明白对手力量的强大。随之而来的无穷升级的低劣抓捕手腕令他迟疑彷徨,没有被奴化的他,走进“困惑”的陷阱:对监牢设置的怀疑,对惩戒手腕的怀疑,同僚间的内讧,不断让他开始质疑自己最初的选择,满腔的报国热忱被现实的冷淡一点点榨干,而给他带来重生希望的恰好是对手的正义。



该剧在开篇已亮明了敌我身份,不用观众烧脑猜想埋伏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刻意强化敌方的工具主义、功利主义和我方的人道主义、感性主义。林楠笙作为陈默群的一枚棋子被选定,被带入棋局。于是,处于陈默群和顾慎言对决阵地中间的林楠笙,在不见刀剑的对决中,一方面感受到了陈默群的控制、威逼和恐吓,另一方面感受到顾慎言的精明、柔和与善意。陈默群和顾慎言都是林楠笙精力引路人,两个导师对林楠笙分别采取了压制和教导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陈默群让他懂得了害怕服从,顾慎言教他明白了无私奉献。两个导师面对生死考验时也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陈默群当汉奸,彻底击垮了林楠笙对国民政府最后的精力信仰;顾慎言牺牲自我,推动林楠笙的彻底叛逆。操行越纯粹的人越忠诚,也越执着。林楠笙精力情感的蜕变,在于对社会幻想和人道主义保持的韧性,虽然他起先的政治辨别力是弱小的,但他朴实的正义感是饱满的,道德幻想是清亮的,这足以成为他走向革命的道德基因,与志同道合者产生共鸣。



剧中常出现一句台词“好好活着”,在烽火连天的年代,这句话是奢侈的,却是革命人的幻想。顾慎言、纪中原、左秋明演绎了一个个好好活着的故事,他们用生命的力度诠释、回应革命的将来走向,用生命的热量沾染身边的人。革命精力的根本是人本主义,革命者是仁义者、幻想道德的守护者。革命者的意义在于对环境的革命化、幻想化、道德化改革,对弱者施以倔强,对魔难者施以恻隐,对专制者施以对抗。假如说顾慎言、纪中原等人用人格魅力征服了林楠笙,那么朱怡贞对他的影响更多的是私交。她与林楠笙在革命路上互相扶持,让他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坦诚、真实和正直。她的纯粹和文化幻想让林楠笙认为革命队伍的同袍之义,从心底认为作为反革命者的惭愧耻辱,道德的检查引发了自我的救赎。



《叛逆者》不以戏剧化情节或悲剧场面当头棒喝一个迷途的正义青年,而是循着这个青年的情感足印,慢慢地走向绝望、绝望,又慢慢地找到希望、光明。革命的呼唤靠的是日常生活的精力激动,充盈的革命正义让叛逆者知道人的书写,叛逆是历史逻辑的结晶,也是人成长逻辑的展现。(作者:原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传授 雷军)


文/雷军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