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作家刘慈欣:中国科幻呼唤更多更好原创内容

来源:更新:2022-01-10

刘慈欣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题:中国科幻呼唤更多更好原创内容——专访科幻作家刘慈欣


“科幻模糊了国家民族边界,是最能引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读者共鸣的文学类型。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中国科幻作品翻译成英语、日语等语种在海外传播,世界对中国科幻的了解比以前多了很多。”有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日前在接收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23日在重庆落幕的2021儿童科幻大会和第十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嘉年华,因刘慈欣的出席而受到科幻迷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2015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斩获世界性科幻大奖“雨果奖”,随后被译为英、法、德、西等十多种语言在全球热销,带动中国科幻“破冰”出海。6年间,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作品相继问世,出版、影视、游戏等相关产业迎来成长的春天。


而刘慈欣的立场一如既往积极而审慎:“不论是科幻文学还是影视,当下最重要的仍是增强科幻原创内容的创作。中国科幻应抓紧增强整体创作水平,向世界展示更多优秀作品。”


“科幻与技巧成长、时代成长关系密切。你必须在科幻小说中表现那些全人类共同关怀的问题,而不是只表现本民族本国家关怀的问题。”刘慈欣说,与之前的创作相比,近年来的科幻作品更多地关注起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改变人们生活的技巧,商量技巧和人、和社会的关系。


针对国产科幻影视的成长,刘慈欣表示,除了要创作更多有影响力的科幻文学IP,还需在创意长进一步增强。刘慈欣说,科幻影视是一个创意密集型项目,创意一部分来自电影本身的特效制造,另外一部分则来自电影所讲述的故事。


他认为,现在国内科幻影视存在重特效轻剧本的偏向,这是本末倒置,“一个真正好的故事,即使没有一流特效,也能够获得成功。”


好的剧本离不开好的编剧,因此,本土专业人才的造就也极为急切。“和科幻作家相比,科幻编剧更稀缺。之所以目前国内科幻影视大部分是IP改编,缺乏原创剧本,恰是因为缺乏熟悉科幻的专业编剧。”刘慈欣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刘慈欣和华语科幻界开始将眼光转向“给孩子看的科幻”。他认为,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恰是科幻文学的精力内核和魅力源泉。


2021儿童科幻大会上,刘慈欣以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的身份亮相,为一批获奖的优秀国产儿童科幻作品颁奖。


“随着时代的成长,少儿时代读过的科学幻想会变得越来越真切。与童话和其他幻想文学相比,科幻对小读者的将来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他希望,能吸引更多作者投身优秀少儿科幻创作,让更多孩子爱上科幻,为中国科幻将来整体成长打下基础。(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吴燕霞、赵宇飞)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