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1-10
原标题:本真或造梦:婚恋综艺情绪真实的社会价值
婚恋综艺不止于娱乐,更是窥测社会情绪的窗口。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发全民介入热度的话题讨论,到网络平台《心动的信号》演绎都会青年男女怦然心动的寻爱之旅,再到芒果TV《再见爱人》中年夫妻坦诚相见、自我剖解婚姻里的“不美满”……婚恋综艺已经形成了“相亲—恋爱—离婚”的叙事闭环,始终关照着青年人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想象和困惑。
身处社交媒体时代,朋友圈、Vlog将原属于私人领域的诸多事项带入公共空间。在这样的媒介环境里,婚恋综艺中的密切关系,以一种商品的样态予以公开展示。这不仅满足了人的窥私欲,如找到磕“CP”的快感,其中也隐蔽着一些社会功能和价值导向,如习得与异性交往的技巧。观众需要从嬉笑怒骂中开掘深意,并以此为参照,回应自己内心对爱情的神往,对婚姻的希冀,这是婚恋综艺得以长盛不衰且在社会流行扩散的心理学土壤。婚恋综艺不同角度的演绎与呈现,浓缩的是社会思潮的一个侧面,映射出我们对密切关系的认知和懂得。
《非诚勿扰》以一名男嘉宾对阵24名女嘉宾,打着双向选择的幌子,在男女交互的话语机锋之中泄漏了当下青年男女的性别观念与意识。在节目中,婚恋更多逗留在理性认知层面,而爱情变成一种履历、收入等个人社会贮备的互相算计。男女之间的对话以得失逻辑为主导,仅因短暂的会见而做出牵手的选择,堪称加快时代的“速食爱情”。节目的戏剧性所引发的观众共鸣,其情绪点在于婚恋隐含的社会性和道德感。那句“我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单车上笑”的拜金发言,成了思考这个时代爱情异化的铭文。
假如说《非诚勿扰》带来的是婚恋话语在荧屏上的狂欢,揭示了婚恋现实的“残暴”,那么《心动的信号》则是遴选都会单身男女以真人秀的方式展演剥离社会现实的“孤岛型恋爱”,将爱情的梦幻推向极致。信号小屋布置得温馨浪漫,带着城市中产的轻奢品味,四对男女在这个“与世隔离”的空间里,尽可能清除工作、身份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迅速进入熟络、配对的纽结之中。在这场“纯粹的”交往中,彼此之间的好感、暧昧、醋意在言语、眼神与动作中流淌。屏幕前的观众享受一场窥伺的快感,也有一种强烈的投射与代入,微博与弹幕留言印证了节目给人注入的刺激。其实,这只是一场让人留恋和回避的造梦游戏。
上述两档节目要么在对话中呈现婚恋的时代问题,要么在游戏中回避婚恋的社会难题,而打着“国内首档离婚综艺”旗号的《再见爱人》则试图解决婚姻中的彷徨、迟疑与质疑。面对那些无可避免的矛盾,即将离婚、正在离婚、已经离婚的三对夫妻在18天的观光中选择理智的自我袒露、自我和解。这档节目让观众看到彼此生疏的两个人走到婚姻里的磨合、碰撞与裂解。每个人性格弱点背后都带着过往个体经历的痕迹,夫妻之间的有效沟通强调的是彼此“同情的懂得”。节目似乎有意让青年一代了解婚姻关系里的义务,崩溃了爱情里那种刹时被打开的喜悦,呈现更多的是彼此频道不同步的无奈。
恋爱与婚姻是让当下年青人焦虑的话题。青年男女被“剩下”而制造的污名,懒宅一族的社恐与孤寂,单身潮初降的社会惊恐……人的各种隐忧在旁观婚恋综艺时获得精力代偿。作为旁观者我们会随着剪辑的故事心起涟漪,会激动、会躁动、会哭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因它真实与否而懊恼,“都有剧本的,何苦当真”。值得一提的是,综艺作为大众文化商品寻求戏剧性,拥有剧本无可厚非,在认知层面追溯婚恋真实与否甚无意义;反而是人在旁观体验中卷入的情绪真实更值得我们省思。它理应成为我们思考自我恋爱观的反射性起点。
我们蒙受着时代与社会的各种捶打,但仍希冀在爱中寻获存在的价值和谜底。婚恋综艺像是一堂“恋爱课”,在流连于他人的故事时,更需要审思的是自己,好好安顿自己的灵魂。从“一”到“两”,并非两个独立个体的叠加,而是彼此的融合,“我们”意味着一个创造性的世界。创造从不逗留于对婚恋节目代偿式的旁观,而要求人带着节目赐与的情绪体验,走进面对面的世界,从人脸上44块肌肉的微表情里,从人说话的语气、语调里捕获爱情的灵动,抓住眼里的光。(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