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更新:2022-01-29
原标题:《芬奇》:“后人类时代”的孤单、爱与信赖
![]() |
《芬奇》海报 |
在诸多关于将来想象的科幻电影中,《芬奇》是一部颇为独特的影片。该片从头到尾只有芬奇一个人类主人公,通过对芬奇与机器人杰夫、小狗古德伊尔生活状况和相处过程的展示,商量了“后人类时代”的孤单、爱与信赖等命题,颇有启发意义。
所谓“后人类时代”,是指随着人工智能、克隆技巧、虚拟现实等高科技的成长,各种机器人、复制人、生化人、合成人、人机复合体等“后人类”大量出现的时代。虽然当今社会“后人类时代”尚未到来,但在不少科幻电影和电视剧中对此已有丰富的想象和表现。《芬奇》就是这样一部关于“后人类时代”的电影作品。
影片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个颇具末世感的未下世界。荒凉的城市、废弃的房屋和车辆、漫天的黄沙与尘土、高温、强紫外线辐射、随时袭来的龙卷风、食物匮乏……构建出一幅生存极其不易、人类濒临灭尽的“废墟”图景。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芬奇·温伯格一个人艰苦地生活着。电影细致地表现了芬奇的生存状况和孤单感,他一个人吃饭、洗澡、睡觉;一个人阅读《末日生存》手册,解决突发的各种问题;一个人寻找食物、回避龙卷风的袭击。唯一能够给他安慰的,是收养的那条小狗古德伊尔。
然而,芬奇身患重症,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创造了机器人杰夫。在接下来的有限时间里,芬奇需要教会杰夫如何掩护和照顾小狗,如何寻找补给、回避危险。更重要的是,要让杰夫懂得人性、友情和爱,能够与小狗彼此信赖,和气相处。
在前去旧金山的路途中,杰夫学会了开车,与芬奇的沟通过程中虽然偶有摩擦,但彼此的关系也在碰撞中日益融洽。一次有惊无险的逃离人类追赶的经历,让芬奇道出了多年来一直离群索居的原因:他曾经目睹一个小女孩和她母亲被他人掳掠并杀害,自己却无能为力,故而不仅变得憎恶、恐怖、不信赖同类,并且对自己的脆弱也深感耻辱,充斥自责。
影片由此触及对人性的自私、残暴、脆弱等阴暗面的反思批驳层面,并泄漏出,人类社会之所以沦为末世气候,固然有太阳耀斑、臭氧层遭破坏等自然界原因,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类的自私、贪婪、无尽头的欲望和索取。这种反思批驳是颇为沉痛的,也是令人警醒的。
不过,影片并没有因为对人性阴暗面的批驳就陷入悲观绝望,而是在芬奇与机器人杰夫的交流和互相影响中,表现出对爱与信赖的肯定。影片的不少细节表明,芬奇的内心是渴望爱的,他保存了扉页题有“给我的小王子,爱你的妈妈”笔迹的童话书,收藏着多年前父亲寄来的明信片。虽然在生存过程中遭遇了一些苦楚的经历,使芬奇封闭了与他人交往的路径,但他内心的良知并没有彻底泯灭。收养死去小女孩留下的小狗,制造出机器人照顾小狗,都是芬奇仁慈天性的表现。在与机器人杰夫的沟通中,芬奇逐渐打开了心结,从新恢复了对人类和爱的信念。
以往的一些科幻电影,往往对人工智能充斥疑虑和忧惧,以机器人失控而伤害甚至杀死人类的故事,来反思人与机器人的伦理关系,提醒人们小心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负面效应,如《西部世界》《我,机器人》《机械姬》等。与这些影片不同,《芬奇》中的机器人杰夫不是冰冷的、毫无情感的机器,相反,他单纯、可爱、乐观、有梦想。杰夫像一个对世界充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孩,想要尝试和学习看到的一切事物。虽然因此闯了一些祸,给芬奇添了不少麻烦,受到芬奇的抱怨和批驳,但他始终像儿子对父亲那样,对芬奇充斥信赖。更可贵的是,当芬奇陷入情绪低落时,是杰夫在毫不气馁地鼓励他,必定会到达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因为我信赖你”。
能够说,影片中的机器人杰夫被赋予了人的特点和情感,是人类的好朋友。杰夫严格遵照机器人的三大指令,尤其是第一条“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坐视人类受到伤害。”并且很好地遵照和履行了芬奇为他制订的第四条指令:“假如芬奇不在,机器人必须掩护小狗,本条指令优先于所有其他指令。”恰是杰夫的陪伴,使芬奇敞开了封闭多年的心扉。也恰是杰夫,完成了芬奇的遗言,使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不再孤单。
影片的结尾是暖和的。在离旧金山越来越近的路上,在芬奇即将分开人世的前一刻,路边出现了翩翩飞舞的蝴蝶、金黄色的俏丽野花,以及久违的和煦阳光和绿色植被。这一切都昭示着,这个世界还是有合适生存的地方的,将来仍是美好的,充斥光明和希望的。
芬奇在享受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吉光片羽之后,安然离世。杰夫和小狗到达了金门大桥,在桥上留下芬奇收藏的明信片后,又继续出发,开始了新的旅程。影片以温馨的、余韵悠长的结尾,启发人们去思考,该如何珍惜生态环境,如何守护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赖。这恰是电影《芬奇》的价值所在。(作者:周仲谋,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履行主任、文学院副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