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文娱产业正面对从新复苏。
在那个年代孕育出了很多的优秀的电影明星,在这些人当中,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便是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洪常青的“英俊小生”——王心刚。
他靠着出众的外貌虏获不少当时少女的芳心,可他不因此自满,反而用更精深的演技来证实自己的实力。
王心刚不只才貌兼备,对于情感也是始终如一;他无微不至照顾生病的老婆60年不曾间断。
而现在已高龄89岁的王心刚,他现在过得如何?
王心刚1932年出身在民国时期的大连,爸爸是一个会计师。
从小他便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艺文活动,其中就包含了戏曲。
小小年纪的他,在看过某一次戏曲表演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充斥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他迷上了戏曲中的每个细节,对于故事里的角色更是如数家珍,有时他还会将自己对于戏曲的懂得用笔记录下来,与自己的爸爸讨论了起来。
这埋下了日后他演戏的种子。
1949年,王心刚还在念高中,他依旧会在下课时间听戏,戏曲成为了他休闲的活动。
这一年新中国刚成立,王心刚据说沈阳正在预备“文艺骨干练习班”要招考话剧男演员,酷爱戏曲的他认为这是个百年可贵一见的好机会,他想演戏,想成为舞台上表演的那个人;所以二话不说就报了名。
凭借着他平日对戏曲的懂得,以及过人的天赋,王心刚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成功地被选拔进练习班。
他被安排学习话剧,而王心刚也非常认真,上课老是能举一反三,同样的剧情他能够用三种不同的情绪演出,在下课之后,甚至还会拉着同窗一起练习演技。
练习的教室里,老是见到王心刚勤奋练习的身影;他“走到哪练到哪”,例如老师教了一个挥拳,他便在回家路上一边走路一边“出拳”练习,不时刻刻都在精进自己。
有一次,他从路边小卖部买东西出来,忽然兴趣昂扬地抬起手出了一拳练习,不巧击中路过的女人,惹得她对王心刚骂道:
“干什么啊你!”
吓得王心刚急速不好意思地报歉。但也就是如此耐劳的练习,才造就了王心刚往后演艺之路厚实的根基。
不久后,王心刚以优秀的成就从练习班毕业,并且进入了沈阳东北军工局文工团,以话剧演员的身份展开了他的演艺生涯。
在东北军区文工团内,王心刚因为靓丽的外形,扎实的表演功底,很快地就被安排上“男主角”的位子。
他主演了《三个战友》、《李闯王》等话剧,在军工局的官兵弟兄们都很喜欢王心刚的演出,对他赞誉有加,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他可谓军工局的“顶流明星”,收获了很多粉丝,很多人无论再忙都要抽空来看他演的戏。
尽管名气洪亮,王心刚并不会因此骄傲自大,他反而经常与自己搭档的演员说到,观众欢呼声越大,代表义务越重,更要用心演出才能对得起支撑自己的观众。
他享受在舞台上的感到,每次演出都尽心尽力,王心刚内心暗自起誓,自己必定要在话剧这条路上走到巅峰。
原本王心刚自认为就此走向话剧这条路上,并且会一路做到退休。然而有句话说得好:
“一无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惊喜。”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你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1956年,一部名为《寂静的山林》的电影正在预备拍摄,此电影为长春制片厂的项目,导演朱文顺已万事俱备,但苦寻不着合适的男主角人选。
在当时,只有文工团内有培训专业的演员,于是导演便让手下去全国各地的文工团找人,朱文顺只有两点要求:第一,就是荧幕形象要看起来像“军人”,第二,就是好看顺眼。
刚好其中一个手下来到了东北文工团,发现了王心刚,发现这不就是导演要找的人么?很快的,王心刚就被邀请到长春试镜。
然而,试镜完还没等到结果,王心刚就跑回了沈阳,他认为自己根本不合适演电影,也认为自己并不会被选上。
可拥有话剧演技的基础,加上王心刚台风非常稳健,试镜中的演技还是获得了导演组的认可。
剧组在一番讨论之后,马上打电话给王心刚所属的文工团,表示他被选上了。
原本王心刚还不太想出演,谦虚的他认为自己只有演话剧的资质,对于电影他可能无法胜任,王心刚怕自己因为不熟悉电影而拖累剧组,也让文工团丢脸。
但领导告诉他,这部电影的剧情为“反特作战”,他的角色非常重要,请他务必出演,若出演成功,将会是东北文工团的光荣。
在听了听领导这番话之后,王心刚决定扛下这个使命,要演好这部电影。
没想到,这一脚踏进电影圈将会是几十年的光景。
出演电影对于王心刚来说,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毕竟是“电影处女秀”;在拿到剧本之后,他战战兢兢发挥了往日在练习班练习的精力,开始拼命研究电影的演法,他上图书馆查阅材料,研究电影;他明白电影与话剧直接接触人群的演出不同,为了能快速熟悉电影拍摄,三不五时还会到制片厂旁观工作人员的制造流程。
靠着此精力加上平时累积的演技实力,电影一开拍,导演便对王心刚的演技赞不绝口;他几乎不“NG”重来,表演老是一步到位。
就这样,电影上映了,靠着王心刚在电影中出色的表现,《寂静的山林》成功出圈,收获了好口碑。
王心刚的名气也开始在人民之间传播。
电影下档之后,原本王心刚还以为已完成阶段性的任务,预备回文工团继续演话剧,但电影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让长春电影厂邀请他接演下一部名为《牧人之子》电影中的一个角色。
《牧人之子》在上映后依旧叫好叫座,紧接着王心刚又接拍了《废除迷信》、《永不消失的电波》等片子,双双获得了好评。
在那个电影稀少的年代,王心刚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帅气的脸庞也让她成为当时女孩们心中的“白马王子”,民间甚至有种说法:
“有一种帅叫王心刚”
但即使受到那么多人的爱好,王心刚仍然谦虚,依然继续考验演技,想要更上一层楼。
“皇天不负苦心人”
他的事业即将迎来巅峰……
1959年,转往八一电影厂工作的王心刚接演了一部让他登峰造极的片子——《海鹰》。
电影讲述的是新中国海军的故事,并且是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也会搭配建国十周年的庆贺活动,让王心刚倍感压力,他认为自己必定要完美演出,才不会将海军的形象给搞砸了。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还原海军的面孔,能够演得更像剧本中海军军人骁勇善战的模样,王心刚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先是找了渔民一同乘船出海,为的就是顺应海上环境;紧接着他自告奋勇提议参加和海军一同练习,说什么都要出海体验真正的海军生活。
但毕竟王心刚没有接收过正规的军人练习,仅仅出海一次,他就在船上苦楚不堪,上岸时他还花了好几天才缓解了不适感。
导演劝他放弃这样子的练习,毕竟以当时的技巧,根本也没办法真的在海上拍摄,剧组会在陆地上搭建类似船上的场景,王心刚大可不必费尽千辛万苦到海上受罪。
但他认为,就是要实际领会过海军的辛苦,才能将戏剧演得更刻骨铭心,更动人。
他的想法是对的,王心刚的付出获得了收获了俏丽的果实,《海鹰》上映之后,大受欢迎,万人空巷!
王心刚身穿帅气的海军军服,虽然他没有受过海军练习,但剧中举手投足都充斥了军人的庄严,而动人的剧情借由王心刚的诠释,更是让影厅内旁观的群众热热泪盈眶。
此外,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电影里王心刚与王晓棠的对手戏,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对荧幕情侣,放在今天的演艺圈,就如“追星族”们口中常说的“CP组合”,用“神仙眷侣,郎才女貌”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坊间一度出现顺口溜:
“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
王晓棠
趁着势头,他持续接演了接下来的几部电影都获得大众高分的评价,要是那时候有豆瓣,绝对都是满分好评。
1961年出演《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1963年再次与王晓棠合作《野火春風斗古城》,让王心刚的声势到达了最高点。
剧中男女的演出,让王心刚成为现代无数中国女孩的“梦中恋人”。
红色娘子军
外面当时的吃瓜群众还传言,王心刚和王晓棠是不是在一起了。
但这毕竟只是电影中的剧情;现实生活的他们互动其实很少,在那个保守的年代,明星之间要擦出爱的火花其实不像今日那么容易,他们俩并没有在一起。
现实生活的王心刚,其实是一个低调的人。
可尽管如此,王心刚还是招架不住爱情的魔力。
在八一电影厂的工作中,他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杨昭采”。
杨昭采也是一个电影演员,曾是38军文工团员,后来调入八一厂成为电影演员,曾在《冲破乌江》扮演“卫生员小刘”。
就这样,两人在电影厂相识相爱,并且结了婚,这是王心刚的初恋
一时之间,影迷们都爱慕不已。
杨昭采
而王心刚则始终保持着“爱家好男人”的形象,无论在工作中或者在私底下,他都与其他女性保持距离。
他认为,既然结了婚,就要专情,就如同工作一样,对待情感,他也非常认真。
然而,虽然这对眷侣让不少人爱慕,但一件事却打破了这对夫妻的平静生活。
1972年,杨昭采的一位好友,不知怎么了,忽然自我了结了生命。
杨昭采悲痛万分,成天茶不思饭不想地怀念着朋友,逐渐地她不再和外人说话,这让王心刚担心地将老婆带至病院检查。
报告出来后,杨昭采确定罹患精力相关的疾病。
在那保守年代,人民信息量接触少,邻居们在得知杨昭采得病的事情,反而对他们指指导点了起来。
面对邻居的不友善,以及一些蒙昧人的指指导点,慢慢地杨昭采性格越来越火爆,情绪起伏很大,时而痛哭,时而破口大骂。
老婆的病情持续恶化,让1975年被指派担负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的王心刚蜡烛两头烧;在他内心挣扎之后,为了老婆,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手中的事业,决定专心陪伴老婆度过难关并用尽各种办法就是要治好杨昭采的病。
王心刚只有一个信念——治好老婆的病,与她携手到老。
他跑遍了很多病院,大大小小从北京到广州,花费数万元买药回家,亲自熬给杨昭采喝。
他刹时成了“家庭主夫”,打点家里的一切,家中三个孩子还年幼,他就“父代母职”照顾着孩子们。
终于,就这样日复一日,在王心刚无微不至的付出之下,杨昭采的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也让王心刚能够回到自己酷爱的电影事业上。
1982年,他复出拍摄了《知心》也获得还不错的口碑,人们看到了王心刚成熟内敛并且历经淬炼后的演技。
1987年,他主演了古装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并且在隔年荣获了国家一级演员的肯定,1989年他被国家评价为“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光荣无数。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在1987年演完电影之后,王心刚认为应该接棒给新人,将自己的手中的棒子交出去。至此他便息影了19年。
直到2006年,王心刚从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在《我的长征》电影中客串演出,但此后便鲜少看到他在荧光幕前和大家会晤。
或许就是他从不居功的个性,在退休之后,低调的没了消息,因为集一身光荣的他,从来就不认为自己的成就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
在多年后,《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赠终身成就奖给他,在典礼上王心刚曾说:
“我们这些70多岁的人,走到哪里都给人们增添麻烦,与其这样,还不如静静地待在家里看看书,锤炼锤炼身体,听听音乐。”
如此谦虚,是他讨人爱好的真正原因;而现在的他,已在享清福了。
“我分开电影表演事业之后,很多时间在读书。我读书,针对性比较强,这就是赞赏祖国绮丽江山的名篇都要找来通读。”
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到处旅游,游山玩水,希望能够踏遍祖国每一寸土地。
而儿女们,受到王心刚的影响,对学校课业老是全力以赴,看到父亲无论在做什么事情眼神总散发出认真刚毅的光芒,孩子们从小便耳濡目染。
他们从父亲对待电影事业的立场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事理,这对日后他们的事业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王心刚不需要为自己孩子们操心,因为孩子们早已“飞黄腾达”。
网上有消息指出,王心刚的孩子在美国念完书之后,凭借着生意头脑,和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就,累积了不少财富,孩子们都成了亿万富翁。
此外,89岁的王心刚照片曝光。
画面中,虽然岁月在他脸上已留下了痕迹,但轮廓中依旧是存在着当初那个魅力无穷的“英俊小生”模样。
他也与初恋老婆携手一起到老了,对于老婆的照顾无微不至,两人目前幸福美满。
他曾在2014年的拜访中说到,自己就是一个走在路上大家都不会留意到的“一般老头”,息影后的王心刚只想回归平静,关于电影明星的身份,就让他留在美好的过去吧!
无论如何,这位曾经是每个中国女孩的“幻想恋人”,终究也放下了身上沉重的“偶像包袱”,逍遥自在地过着晚年生活。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