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讲一讲最近两组片子的前后期吧。其实是一次修片时有时调出了某个偏暗低饱和的片子,发现有点类似某些日本电影的色调,就细心尝试了两次,发现效果还不错,我自已看的有些腻了,就发出来吧。
先说一下最近的感受吧,不想听我叨叨的能够直接往下翻。这组上海拍的片子反响还不错,让我终于领会到一丝丝拍照带来的附加快乐——被关注。
然而还是有一些纠结的事情,比方说我前段时间一个多月没拍照,天天坐在马达家24楼的窗户边,几乎要跳下去(夸大一下),我在想要怎么才能让一张片子有它应该能表现出来的感到呢。我说的感到并不是什么具体的快乐悲痛苦楚等等,我的意思是你看到这张片子第一反响是:哇,真有感到。我是这个意思。
你看,其实一张片子真的有它要表现的东西吗?应该是有的。但我看其他大多半人的片子,我感受不到什么,也许是我太过于粗浅,我水平不够,情绪也不够,所以感受不到。
有朋友把他的片子给我看,我知道他是很满意的。但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讲,我是一个很诚实的人,不愿意对自己无感的东西说好话,所以我只能说:今天吃了很好吃的蛋包饭,推举给你鸭~
相反,他看我的片子会说,他想到了很多种可能发生的故事,我认为这种想法很矫情,我原本只是想拍大雾天,雨天,等车这些个场景,你假如延长出去想这么多,我认为就是矫情。因为我是从矫情里挣扎过来的,所以我不喜欢矫情。
你假如认为我是个很表面,很浅显的人,我真的很感激你这么想。我厌倦了高中做阅读懂得题那种思维,所以我每次给一组片子取名都只是“大雨”“大雾”“初雪”“某时某刻”,更加不会找一句情景句做文案。我知道那样会让片字更让人舒适,但我就是做不到。这也许是我自以为是的一点儿挣扎。
假如你看到这里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哈哈哈哈是这么回事,我就是在胡说八道。好了,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前期讲解
前期仍然会讲多一点吧,首先讲一下照片的感到怎么来。有很多人会提到电影感,我最初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想的就只是拍出感到来,我头脑里想到的就是一些下雨天撑伞,田野里奔跑这些大家其实都能想到的场景。但是当我打开b站搜索”日影日剧混剪”时,我头脑里的各种场景似乎都找到了他们对应的地点人物,包含当时应该表现出来的状况。
但是说实话,电影就是电影,照片就是照片,照片没办法有一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支撑,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它更真实地发生并且让我们看到的时侯感同身受,我想这就很成功了。放两张b站截图,大家能够多搜搜电影混剪以希灵感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