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窈娘自杀不值得被同情,但叹息于她和高秉烛的阴差阳错

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电视剧《风起洛阳》迎来了最高潮的一段豪情,那就是张俪扮演的窈娘身份曝光,说实话,关于十六夜是谁,我怀疑过很多人,但唯独没有怀疑过窈娘,因为窈娘的眼神里充斥着对高秉烛的关怀。

可是没想到啊,对高秉烛最好的人,恰好是造成高秉烛悲剧的人。

不得不说张俪这20分左右的表演太有张力了,苦笑之间,尽显她平生的悲凉,20分钟,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却是窈娘的平生,她受尽非人般的虐待,仁慈之心,人性之心一点点被吞噬,最后她从屠戮中走出来,已成十六夜。

人命,在她眼中无非是任务薄上的一个个数字罢了,她都不在乎了。

窈娘自己回忆,小时候是被父亲卖了换口粮的,从那时起她的悲凉人生就开始了,春秋道买了百十来个孩子,进行专门的练习,把他们练习成为杀手,最终窈娘把其他所有人都杀了,她本来能够以杀手的身份活着。

《风起洛阳》中张俪扮演的窈娘是因仇恨而活,因动情而死。

被春秋道造就的时候,窈娘对父亲充斥仇恨,对春秋道的人充斥着仇恨,没有满腔的恨意,她无法从残暴的搏杀中走出来,那时她已经心坚如铁。

可她却偏偏对高秉烛动了情,对于一个杀手来说,这不仅是莫大的讽刺,亦是注定了她的结局,别人萌生爱意,能够像柳然那样,过于痴情,但是窈娘不同,7年前,她和高秉烛初遇便萌生的爱意,足以要了她的命,没错,杀手的爱情,是需要拿命去换的,这一点,窈娘自己也很清晰。

黄轩扮演的高秉烛咆哮着问,为何窈娘那么多次都不杀了他。

“舍不得”

这是窈娘的答复,虽然仅仅三个字,却也让人五味杂陈,肝肠寸断。

窈娘是什么人,严格来说,她的结局一点都不值得被同情,因为她是一个冷血的杀手,作为一个人,窈娘在儿时被卖的时候就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一副被控制的躯体。

死在她手上的人不计其数,连告发者那对父女,她都下手狠绝,毫不迟疑,这样的人,死了不值得被同情,只是说叹息于她和高秉烛之间的复杂情感罢了。

毕竟《风起洛阳》中张俪扮演的窈娘,早已铁石心肠,却也会因为高秉烛而“舍不得”。

假如不是心里有着高秉烛,她不会记得两人相识后的每一个日夜,高秉烛是窈娘冰封世界里,穿过厚厚冰层的暖阳,让她感到自己还活着,自己还有心跳。

并且窈娘之所以无法压制心中对高秉烛的情爱,可能是高秉烛就是她多年来期盼出现的英雄吧,两人第一次相遇,高秉烛把窈娘死死护在身后,那一刻,窈娘望着高秉烛的背影,一个衣着纷乱,虚张声势的不良使,本来是生疏的人,却看着那么熟悉。

或许在窈娘进入春秋道之后,每个深夜她都会幻想着一个英雄,能够冲出来,把自己救出去,而高秉烛就很好地契合了窈娘幻想的英雄形象,这么多年了,原来她也能够被别人掩护。

只是太晚了,来不及了,窈娘已经是十六夜,十六夜想要拥有爱情,只能用命去换。

《风起洛阳》中春秋道见高秉烛一再破坏他们的筹划,自然对十六夜下达了命令,把高秉烛处理到。

所以那一晚,窈娘换上了十六夜的夜行衣,只是没戴面具,因为没有必要,她也不想。

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只要杀了高秉烛,她就能够活,那一刻,她眼神充斥杀气,横目圆睁,手中的兵器也开始弥散着血腥气,这一刻,她就是十六夜,她的出现,必定有鲜血“绽放”,必定有生命走向终结。

可是鼓足勇气的窈娘要是放下了自己唯一的生机,她低下头叹了一声气,露出了摆脱的微笑,她下定决心了,要给高秉烛一条生路,不然的话,那是在她的地皮,只要窈娘下了杀心,高秉烛根本跑不出去。

一声“高郎”,是窈娘对高秉烛不甘的情意,这一刻,窈娘知道,自己人生最悲凉的不是被父亲卖给了春秋道,而是和高秉烛阴差阳错了,她说自己爱慕武思月,毕竟武思月能够那么坦然地站在高秉烛身边。

最后窈娘选择了自杀,因为她要杀了想要对高秉烛动手的十六夜,只有杀了十六夜,她才只是窈娘,高秉烛最后的一声“窈娘”,也是令她没有遗憾了,窈娘杀死了十六夜,两人之间恩仇已清,却也阴阳相隔了。

还是那句话,窈娘自杀不值得被同情,这是她应有的结局,但叹息于她和高秉烛之间的阴差阳错,命运的捉弄,窈娘最后也是很不甘心啊,作为春秋道的杀手,命不是自己的,爱人也不是自己的,她能控制的就是自己何时以何种方式了解自己性命。

窈娘拿自己的命,存留了她和高秉烛不该存在的爱意。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