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中国脱口秀行业距离产业化、范围化的天花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图源:脱口秀大会官微
文 | 宋筱倩 王月伦
编辑 | 施智梁
这个夏末,《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开播给近两年炙手可热的脱口秀行业又添了一把火。截至写稿时为止,本季《脱口秀大会》在腾讯视频上的单集最高播放量已冲破2亿,平均每集节目收获超1亿的点击量。
脱口秀演员语录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节目议题屡屡引发社媒平台的广泛热议,脱口秀越来越成为身边亲朋的下饭综艺……这些具体可感的现象让我们关注到这个正以惊人速度蛮横生长的行业。
从无人问津的绝对小众,到网络综艺的巨大流量,再到线下演出的一票难求,脱口秀在国内的成长似乎已经熬过了水土不服的拓荒时期,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土壤之上结出果实。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脱口秀行业,以期在年青人的花费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而网络综艺收获的流量进一步盘活了脱口秀行业,拓宽受众面的同时,也为线下演出的上座率提供了保障。资本和观众的买账给了行业更多信念和空间,这两年脱口秀演员虽不至人才辈出,但在该领域持续深耕的人越来越多,也不断有新秀崭露头角。
同时,线上节目和线下演出的频次和热度都有所增长,不只丰富了观众的花费场景,也为脱口秀演员搭建了更多向外输出的平台和渠道。
长势喜人,但道阻且长。中国脱口秀起步晚,观众基础脆弱,文化输入存在认知壁垒。目前各大厂牌的演出基本在一二线城市彷徨,演员和编剧的生活状况使他们的作品很难触动下沉市场的人群。并且行业仍未买通系统造就新人的堵点,产业链也有待完善,因此中国脱口秀行业距离产业化、范围化的天花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史炎接收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专访
以下是对脱口秀演员史炎的采访实录,略有删减。
谈资本与脱口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您认为脱口秀火了吗?
史炎:首先来说,可能当我们判断这个行业火不火,甚至从我角度来说判断这个行业成不成立,是否被资本追逐被资本认可,或者说它能不能盈利,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因为我可能做这行业很多年,然后我也是一直比较重视造就新人,所以我对一个行业成立的定义,就是说这个行业它不能只有天才,或者说不能只有天才能够在这个行业活得下去。
好比说可能在5年前或者10年前,它其实没有这个行业,可能你就知道李诞或者池子,只有他们能做一个脱口秀演员,活得不错。其他的很多人,他们完全没有办法以此为职业来支撑自己,不要说火,哪怕是日常的生活都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假如你在上海,你会发现有相当一大量脱口秀演员,他也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公司,他就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然后他每个月可能就是接一些演出和商业活动,他能够活得非常好,并且他们这样的收入可能比普通白领还要多。所以我们这个行业除了天才之外,其实有很多的人才能够活得下来,并且活得很好,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至少是成立了。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脱口秀人群的范围与增速如何?
史炎:我认为从疫情之后,其实还是增速挺快的。之前我们可能很多厂牌它可能一周一两场演出,现在的话演出会更多。然后厂牌的数量,可能之前上海就那么几家比较老牌的,但是现在你会发现铺天盖地可能会有十几二十几个厂牌在上海。
有些厂牌它可能比较幸运,它遇到了一些不管是投资人还是机构是很靠谱的,他们至少是有长期主义的这么一个理念,就是他知道文化产业这个东西它不可能做的那么快。虽然资本是求快的,但是他会尊重客观规律,愿意沉下心来,好比说给你时间去成长,或者说帮你去解决一些问题。但现实中资本求快导致行业生态畸形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脱口秀行业如何能够持续输出爆款,给资本以信念?
史炎:我首先是感到我所期待的行业的一个样子,就是说资本来与不来都能够。资本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于行业的原生生态其实未必是件好事。
我们能够看到,由于资本的介入,中国脱口秀产业的生态其实还是比较畸形的。它其实就是有天有地,但是中间什么都没有,也许就这样。空中我们有非常牛的节目,然后我们有很比较一线的一些艺人。
然后我们地面上也有一些我们叫草根的艺人,他们可能完全没有节目曝光,但他就是依附日常线下的演出也能够活得还不错,但是中间的其实空缺还是比较大的。正常的话其实它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型的,这才是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的一个状况。但是现在就是因为资本的介入,所以它成了就是一个上面也很大,下面也很大,中间比较缺失的畸形状况。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除了头部的综艺和底层的演出之外,其实我认为中间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好比说短视频也好,或者是中视频也好,或者其他新颖的形式。我认为将来会有一批人,他们可能不需要持续地去上长综艺,但他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线上的流量。其实现在也有一些人是这样的,好比抖音上,你像什么付航等等这些,他们也还挺不错的,挺火的。这批通过某些平台或者某种营销模式,获得稳定的粉丝,从下往上走的人,我认为是中国脱口秀行业生态稳定的一个关键。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您如何对待脱口秀行业资源集中的现象?
史炎:客观来说肯定是有的,我之前在笑果重要的工作就是构建行业壁垒,就是签了很多新人,当时我们一共办了5届练习营,每期也许50个人,然后第一届你像庞博,对他就是第一届的冠军。
当年做了很多工作,所以你看人的成长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可能你第一年看不太出来,但是后面会越来越好。会有些壁垒,但是我认为也还好,我们现在聚焦在就是说笑果怎么样,我认为大家还是不用把眼光就是局限在这儿,将来的市场可能会是现在的十倍。
谈脱口秀在中国:
先天不足,偶有碰撞,将来可期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完整的脱口秀产业应该有哪些环节?
史炎:我认为假如从喜剧行业的角度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很完整的产业链,假如你去看,好比说美国那边的一些产业的一个形态,首先核心的可能是演员。然后脱口秀的演员可能和其他的还不太一样,他可能还兼着编剧,他还会做一些节目的编剧。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人,这批人是很重要的。
然后从上往下说,最上面可能就是节目。线上的无论是那种深夜talk show,还是其他的一些好比泛喜剧类的节目对吧?我认为这肯定是一块。
然后往下的话可能就是我们叫special专场,就是喜剧演员他会录自己的专场,国外最顶尖的专场版权能够卖到一个亿美元或者是大几千万。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可能一个专场的版权也有几十万美元。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国内脱口秀专场的成长状况如何?
史炎:专场这块能够说是一片空白,基本上没有什么线上的平台在做这件事。之前,笑果做了一个尝试,就是笑场,但是可能也没有再往下的一个空间。当然再往下,就是专场巡演,国内这块是成长得比较好的。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在美国有很多酒吧,它们可能就是专业做脱口秀表演的,或者是以脱口秀为重要标签,好比纽约的comedy cellar等等。中国你很少见到一个场地,它就是为脱口秀定制的。因为脱口秀的文化地标其实还不太有,但是将来我希望能在大城市出现。现在中国脱口秀的表演场地重要还是基于厂牌,厂牌做了一个专属于它的场地,这个场地只有它的演出在这演。但是其实从我的角度,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行业生态应该有的一个状况。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除了门票收入,国内脱口秀产业还有哪些盈利模式?
史炎:专场的版权,甚至是全部的巡演的体系,还有专场制造体系,其实都是我们国内缺失的部分。中国都没有一个专业的专场制造人,你说我想拍个专场好好做一下,都不知道谁能做这个事儿,就是大的平台他们也没有这种团队,所以比较遗憾。
但是我们反正大家各自想办法,我认为我们还是想了很多其他的盈利的办法,单从线下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做惯例演出,它可能重要是带来票房收入。然后我们也会找一些企业或者品牌来冠名,好比冠名我们的剧场,再好比演出中的品牌露出。然后我们还经常跟品牌做一些联名,或者是一些内容定制的包场演出,这也是我们团队做的比较多的一种形式。
以前没有这样的合作形式,也许之前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然后我当时还在笑果的时候,我们其实尝试过,好比说跟丁香大夫,还有滴滴,做一些整合营销的活动。我们帮他们定制内容,然后帮他们做表演的指导,还出一些艺人,然后甚至还有场地,以及制造大市场这个模式,当时我们认为摸索出来之后还是很有价值的。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脱口秀行业的瓶颈?
史炎:我认为至少现在来说有一个比较大的瓶颈,或者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存在的困境,我认为重要就是我们目前这个阶段还不够下沉。说白了我认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市场就是下沉市场,二三线甚至到四五线。
但是脱口秀这个门类,因为做脱口秀的人很多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生活在好比说上海或者是北京这种一线城市,所以说我们可能相对内容就比较难下沉。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脱口秀是否有文化艺术壁垒?
史炎:因为中国的好比说喜剧,之前可能大家比较熟知的可能是好比相声小品,然后他们在处理素材的一些方式上,可能和脱口秀差别会非常大。
所以不同的喜剧形式之间,大家也会有非常不懂得,就是粉丝之间也会有一些不懂得,好比说脱口秀非常尊重原创,好比这个段子是就是谁先说的,好比说谁先写出来那就是谁的,然后你不能说我的段子。但是好比说相声在早期,它完全没有版权意识,就是所有人都能够说所有的段子。
当然说这个就有点敏感了,好比说一些相声会借鉴脱口秀的很多段子,然后脱口秀粉丝就非常的不爽,然后相声的粉丝就会说这个段子还有版权吗?反正大家的理念会冲突的非常厉害。
然后对于一些议题,好比说很多脱口秀的粉丝,我们是非常接收一些,你能够认为是冒犯,我虽然也不认同说脱口秀是一门冒犯的艺术,我认为脱口秀也是一个搞笑的艺术。冒犯我们只是手腕,甚至是手腕之一,甚至是不是核心的手腕,我甚至认为它只是手腕之一,我们目的还是为了好笑。
但是很多人都不懂得,说你为什么能够冒犯别人,但其实脱口秀是尝试建立一个掩护区。或者是我们把它叫非军事区也好,我们有些观点能够在这儿去,我们就把它丢进去,然后看看它会怎么样,但是这个区域可能是一个很封闭的,然后它也不会影响到外界。我们只是做一些你能够认为是社会实验也好,或者说我们可能只是把这个观点丢进去,然后来激发大家的一些思考,我们不是为了真正的做观点的斗争也好或者是怎么样的。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脱口秀撞梗侵权的解决方式?
史炎:说句实话比较难。这个段子的版权在我们全行业都是个难题,我们很难为一个单个的段子去进行著作权的备案。我们只能说做这个行业的绝大多半人员,还是比较自律的。因为大家也都比较熟,尤其是在线下进行演出的,所以说谁说了什么段子,大家也都心里有数,对吧?
撞梗的情况也会发生,因为我们都在观察生活,你生活的很多方面其实有点类似,假如只是单纯的撞梗,我们可能会开诚布公地聊一下。
然后还有一些会比较恶劣,就是抄别人的段子或者是洗稿,当然我们同业内部是会抵制的。这种人很少,但是也有,并且我们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我们只能说我们大家可能都不排他演出,或者说不跟他一起玩,但他可能自己还是活得很好。还是靠一个社会舆论吧。
谈脱口秀新人:
天才可贵,地才可造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您自立门户再创业的原因是什么?
史炎:我认为还是想去实践一下自己的一些理念,好比说从人才造就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愿意跟新人接触,然后帮助他们成长。
首先你在实践当中你肯定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艺术观或者是一些理念,然后假如你有一个机会能够去实施自己的理念,我认为是还挺幸运的,所以我认为知行合一。
除了演出之外,我还是想做一个人才造就的体系,从一个新人成熟脱口秀演员这个通路到底应该怎么买通,我应该用怎么样的方式来帮助他去实现这样一个成长的路径,我怎么帮他修台阶,让他能够更快的走到山顶上。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现在做新人培训的厂牌多吗?
史炎:不是很多,并且之前有很多脱口秀培训,我们认为也比较水。我们现阶段新人造就所采取的模式不是那种商业化的,我们更愿意去造就一些能够在这个行业长久稳定成长的脱口秀演员。我们现在开了一个喜剧的课程,为期两个月。
然后我们在北京、上海各有六七个新人,他们都是在好比说开放麦演出中崭露头角的,我们认为他是有意愿在这个行业长久地跟我们一起走下去的,然后才让他们来上培训课,并且我们也不收任何费用。我们的培训包含有课程,然后我们也会让大家上台演出,最后还有一个毕业汇报演出,是比较综合的一个体系。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造就一批新人所需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是多少?
史炎:国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环是喜剧的培训学校,这在国内是完全没有的。美国最有名的叫second city第二城市,然后日本的叫基本经验,就这两个应该是喜剧界的泰山北斗,我认为我们中国其实离他们还差得很远。
基本经验他们在大阪和东京有两个喜剧学校,每个学校每年都会造就几千人,这其中我估计可能会有1/3左右最终真正成为喜剧演员,其他人可能我就来体验一下或者怎么样,将来还是做了其他的行业,但是他们也至少了解了一些喜剧。他们培训的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国内的喜剧培训还比较初级,基本上是小作坊模式。好比说我们现在可能每年会带十几个新人,就还是那种师徒模式。
从新人到明星演员的造就周期其实很难去量化,包含国外有很多你现在看来很厉害的脱口秀演员,他们可能也是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苦楚期。我们拿体育竞赛打一个比方,就是他撞上新秀墙,他可能一年两年之后他忽然就没有方向了。
然后他需要很苦楚地去自我分析,然后去从新找自己的方向。所以这个时间其实不好说,但是我只能说在国内这个周期已经快到不科学了。国外的话,从出道到成熟,我认为至少得是5~10年这么一个时间,但是在中国可能一年两年,假如你3~5年才出来就已经算慢了。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挑选脱口秀演员新人的标准是什么?
史炎:这是一个挺好的问题,但是这个很难答复。我们本着一种就是宽进严出的立场,假如你想来试一试,其实我建议大家都能够来试一试。脱口秀它本身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就看你想要做到一个怎么样的高度,你能够成为一个很专业的人员,你也能够成为一个爱好者,你就来体验一下,感受一下这是跟唱歌跳舞没什么差别。
我之前我还跟人聊过这个事,他说你挑人的标准是什么,我说这可能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描述不出来那个标准,但是我能看出这个人的潜力,这就是一种嗅觉。
假如你非要说的话,我认为有两条标准是我相对比较看重的,第一个就是表达欲,就是你有没有比较强的表达欲。这种强的表达欲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这个表达力本来就很强;还有一种是他的表达欲没有很强,但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是被压制的,就是他缺乏一个渠道来表达,你一旦给他一个出口,他的输出就会很厉害。
所以你看很多脱口秀演员也好,编剧也好,你会发现他们在舞台上可能很能说,但是私底下他们可能很沉默。
第二个可能就是看问题有一个自己的视角,或者说一个观察这个世界的视角。我们一直说一个好的脱口秀演员应该像一个摄像师,就是他有他自己的镜头。
看一个新人的时候,我们最不看重的就是好不好笑,我们甚至很害怕一个新人他认为自己挺好笑的,或者身边人都认为他很好笑。
我作为一个老师,我是能够帮助你去发掘怎么让你的东西变得好笑,但是你本身看这个世界的一个视角、观点、意见,这个是我没有办法去教的,这你只能自己去找。所以出于这一点,就是我经常看到一个人,我说你真的很合适说脱口秀,他说“不会吧,我一点都不好笑”,我说没有人需要你好笑,你的看问题的逻辑和视角是更重要的。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在造就过程中,喜剧天赋有多重要?
史炎:我认为有天赋当然是一件好事儿,但是有天赋的人你很难教。假如你想成为一个很顶尖的人才,天赋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希望在我的体系里面,有天赋的人能够走得更远,没有那么有所谓天赋的人,他也能够成长到一个不错的状况,我认为这个体系就成功了。
而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认为所谓的喜剧天赋这个事儿其实没有那么的重要,或者说大家对天赋的定义可能会不太一样。就是很多人说你既然做喜剧,你的天赋应该是你的幽默感,对吧?有些人有幽默感,有些人没有幽默感。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是幽默感这个东西其实是根植在每个人的内心的。
我不认为任何一个人是没有幽默感的,他只是幽默的方式和你以为的那种幽默会不太一样,但是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之前也经常说就是喜剧它是一个宇宙,它不是一个跑道。假如它是一个跑道,必定有最快第二快,所有人都在一个方向上。但其实不是,有些人幽默是这个方向,或者说相对主流是这个方向,但是喜剧讲的一个是surprise,要有意外。
宋筱倩、王月伦为《财经》杂志实习生
#正在发声上线
硬核的事实、独到的观点,再也不用正襟危坐,捧着纸。地铁上肩碰肩时,在车上放空时,在家里断舍离时,在浴室洗澡时……点来听听“正在发声”,听听看什么在发生。
第0期|当聚光灯和钱簇拥而至,喜剧界的“吉普赛人”仍缺金主爸爸,担心后继无人?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
▲ 小宇宙app “正在发声”